
追缠幽魂念佛解怨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治,阿弥陀佛又是大咒王,至快称念,解冤结,逢凶化吉。下文就是念阿弥陀佛解脱幽魂追缠的故事。
五年前台北市的繁华热闹地区,有一青年飞车载美,如风驰电掣,横冲直撞,把后面载的女子摔下死掉也不知道,当时很多好奇心的男女围观过来,大家都正在为这女子可怜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大呼‘阿三!阿三!’在观众中有位阿三亦大声应答:‘我来了!我来了?’。原来这位阿三是某某理发店的理发师,因为顾客要理发,所以老板叫学徒去呼阿三回来为人理发。
俗语一句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位规规矩矩的好青年—阿三,从那天晚上起,半夜后,在似梦非梦的境界,就看见一位漂亮女子来邀他出游,开了后门就随她去了。到了天明之时,阿三独自一个人坐在电杆柱下打瞌睡,被人家发现才叫他清醒回去,如此连续一星期,白天作事,午夜那女子就来带他去玩,清晨都是坐在外边地上打瞌睡。阿三自己感觉不对,即时辞职返回故乡。
阿三的故乡是住在台中雾峰北沟坑桐林村的山上,家有一位盲目老母及几位兄弟,阿三第二天就帮他大哥的忙,用货车出门为人搬运货物,到黄昏时候回家,母亲就叫阿三到面前说:‘你每次要出外时,我都叮咛交待,嘱你在外头不要乱交女子,你却偏偏不听,你昨天才回来,今天就有女子来找你,走路穿高跟鞋的声音,还有口不断的叫阿三!阿三!我问是谁要找阿三,亦不答应。’阿三就答他的母亲说:‘母亲我一向在外头是规规矩矩的,未曾交上一个女子。’即时同他兄弟们在家中房屋内外寻找,找不到女子踪影;可是那晚半夜那女子又来与阿三开了后门出游,早晨阿三又坐在树下打瞌睡,于是乎又被人唤醒。阿三在台北一星期中,每夜皆是如此的发生,但自己是莫名其妙,现在回到家亦是如此,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
当时北桐林村山上的人,大家都信奉一尊王爷公,阿三母亲就去请乩童及王爷公来家中问问阿三所患的是什么毛病?原来神是有小神通的,神托乩童说:‘阿三是在十天前在台北某某地方,看见一个女子摔死路旁,机车载此女子的男朋友名阿三,当时有人大呼阿三,我们这位阿三亦大声呼应:“来了!来了!”当时被摔死的女魂正在茫茫渺渺无依无靠的时候,听到阿三的名字,即时追缠不舍。’乩童继续说:‘最好办法是把她幽魂送回台北。’阿三母亲就又问:‘要用什么方法送呢?’乩童又说:‘要用草人。’即时用稻草作一人形,大约四尺高,穿红衣黑裙,足亦穿鞋,头上缚一条黑纱巾,画眉、目、口、鼻,在半夜后,王爷公与乩童就把此草人送到车站边,缚在电柱下,乩童就在那里烧了很多金银纸钱,叫幽魂要坐第一班车到台北去寻你的爱人—阿三。
电柱下缚的女子形的草人,来来往往的人在远远就可看见,电柱下,站一漂亮的女子在那里不动,走近一看就明白是一个稻草做的人形,那天早晨被吓得魂不附体,可以说,大惊大病,小惊小病,其中被吓昏倒下去的就是一位高三学生,姓朱名阿立,每天早晨天未晓就要骑脚踏车下山,由桐林村道路,经过北沟坑,再由雾峰转到台中市立一中上学,准备考大学,是位才学兼优的十九岁青年。朱阿立那天在茫茫的白雾清晨,远远看一女青年,心想很奇怪,这样早站在那里做什么?正在莫明奇妙的时候,车已经到那里经过,一看明白就是草人穿衣,即时毛孔皆竖,头如斗大,身体支持不住,无可能上学,再转回家,即时一病不起,头痛欲裂,大哀大叫万分痛苦,一天之中,请了几位中西医师,皆诊断不出病源。
阿立住的此山上的人,皆是信奉太子爷,阿立的父兄就去请太子爷来,哀求出乩指示;此太子爷比较起来,可以说聪明一点;他出乩说:‘阿立的头痛是医药不可能医治,本神亦无办法治好的,因为一女魂交缠,神是无法赶走,必须请真修实行的人来念经念佛超拔她出苦,才是究竟办法。’阿立父亲就又问太子爷说:‘要到何处去请真修实行的人呢?’太子爷乩童就说:‘近在眼前,远在千里。’朱阿立的父亲即时想到对面山的普度师父(阿真师姑的妹妹,已圆顶受戒)与阿真姑两位是修行人,阿立依然头痛难当,他的父兄两人就扶他去见普度师父与阿真姑,就将太子爷出乩说的话言明,要拜托消灾拔度之事。
普度师与阿真姑即时,读诵佛说阿弥陀佛经一卷,往生咒四十九遍,大悲咒,般若心经各七遍,回向布施女魂去超生出苦,并且送阿立一串念佛珠教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句算一粒的方法,又再说明:‘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大咒王,要避邪自己念才能究竟,自己就可消灾免难,因为邪魔鬼怪,就不敢近身的缘故。’阿立听了很有道理,万分感谢,回家就拼命‘阿弥陀佛’圣号一直念,念几点钟,不知不觉头也已轻松如常。反而阿立的母亲高呼头痛,就叫阿立你念珠拿来借妈念!也就一粒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小时好了,可是阿立的头又痛起来了,又再把母亲手中念珠讨回来念。阿立的父亲就再跑去向阿真姑说明要再一串念佛珠,阿真姑再向他交代说:‘念佛不是手拿念珠才可以念,不拿念珠在任何地方何时何处都可以念,只是在于睡眠时或在厕所时不可念出声音,须要默念。亦不限于痛苦时候才念,平常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好念,越念越消灾,添福增寿。’后来阿立一家平安,对普度师阿真姑感恩戴德,深信佛法无边有不可思议功德。
我们再把话说回来,那穿衣草人二天来站在电杆不动,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山上的人没有一个敢在那里过,村中的主事人就去向阿真姑拜托说:‘师姑们,救人就要救彻底,穿衣草人常缚在那里是凶多吉少的,乡中没有一个人敢去动它,求师父们大发悲心,把它解下来烧掉,以免放在那里惹出很多灾殃,拜托拜托。’普度师与阿真姑就答应说:‘可以的,明天早晨进行就好了。’越晨清早,普度师与阿真姑点燃了三支香,向穿衣草人说:‘女子孤魂你在此造罪孽害人不浅,我们很可怜你,所以现在要念经、念咒,念阿弥陀佛圣号,布施给你,超拔你超出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大痛苦,此才是究竟办法。’说罢即时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大悲咒,般若心经等。再念‘阿弥陀佛’圣号时,顺就把草人解下来,全身撤开放火烧毁,一刹那间变成一堆灰;最后又就回向说:‘愿此经咒胜功德,回向弧魂去超升等语。’再把那堆灰扫入大溪河里被水流去。从此桐林村民男女老幼——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好处,很多人发心皈依佛教。
(七三)本书作者念佛生西
林看治老居士往生记
后学 西莲竭诚敬记
金池菡萏四边开 喜是林君次第栽
始信西方诸上善 真能乘愿化身来
—雪庐老人赠林看治居士诗—
蕅益大师云:‘原夫诸佛,怜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净土法门,利益宏深,自大法东流,以博地凡夫,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因兹出五浊而登九品者,何可胜数。兹有林看治老居士,台中莲社之莲友,信愿坚固,老实念佛,于民国八十一年四月十五日(夏历壬申年三月十三日),预知时至,正念分明,安详往生,享寿八十有六,今特恭述其往生事迹,以利有缘,见贤思齐,同念弥陀,同生安养,并祈林老居士,早日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林看治老居士,民前五年三月七日(夏历光绪丁未年二月十八日),诞生于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父林栋公,母蔡氏,系出名门,惜林老居士幼年即失怙,继而失恃,备尝世间无常之苦,林老居士自启蒙于私塾,即因好学不倦,熟读四书五经,而奠定良好汉学基础,对日后学佛有甚深之裨益。
林老居士,宿根深厚,三十五岁闻台省高僧斌宗法师,宣讲佛法,体会六道轮回之苦,即发心茹素学佛,并曾皈依无上法师,法名法圆。民国三十八年,蒙赖栋梁老居士推荐,受业于雪庐李炳南恩师,蒙恩师赐字慧治,民国四十一年冬,奉恩师之命,参加台南大仙寺台省光复后首次传戒,于开参老和尚座下求受在家菩萨戒,为满分菩萨戒优婆夷。自此随师广结佛缘,赴全省各地宣扬净土法门,协助恩师建立台中市佛教莲社等弘法利生道场,且因甚得众望,被推举为莲社数十个念佛班联谊会之会长,莲友多知之甚稔。
林老居士生平最感庆幸者,乃得遇雪公恩师开导净土法门,自叹业障凡夫,匪仗弥陀大宏愿力,决难今生出离轮回,故对恩师长养慧命之深恩,铭感五内,视恩师如慈父,常提及恩师训示:‘净业学人要在实践,如不念佛修行,等同说食数宝,无济于事,说一丈还不如行一寸’,恒以此自勉,以此励他。并以恩师所示:‘道场乃成就众生道业之所’常自提醒,自觉唯有止恶修善,不贪名利,老实念佛,当生成就道业,方足以上报四恩,下济三苦,亦不负自己学佛一场。
林老居士,因已具儒佛基础,故雪公寄望深远,盼能携手共弘净土殊胜之法门,因而教之弥勤,责之极切。雪公教以:‘一经通则经经通’,学讲前须有充份准备,自写讲稿,所言必有根据,应本祖注,不可妄发己意,应按学讲规矩,谨慎、负责,方不背因果。林老居士即发心学讲佛说阿弥陀经,雪公提及此经乃最深奥、最难讲者,有‘小本华严经’之美称。曾经林老居士于学讲时有所偏误,雪公恩师,当时一声喝斥,顺手将手中折扇一棒打在顶上,斯时林老居士羞愧得热泪直流,故而更加用功学习,经数日后,终将不甚熟悉之经文,忽尔竟能明了,莲友笑云:‘恩师助您消业障、开智慧耶?’林老居士则更觉学儒学佛必有师承之重要矣。
林老居士,因受恩师严格调教,加以本身慈悲心切,体型魁梧,音声宏亮,辩才无碍,故自莲社于民国四十年成立男女二众弘法团时,即是一位善能说法度众之弘法女健将。其说法之时,把握注重因果及念佛利益二大原则,不谈玄、不说妙,重视脚踏实地,真实行持。虽因众生根器不一,故而广说诸经诸法,然必秉承师训,处处导归净土,以显念佛法门之殊胜。然众生种类万有不齐,说法途中亦遇有专门前来责难者,如某次在玉里说法时,有不信净土者前来责曰:‘汝言念佛人命终后,神识往生西方,神识是何形状,拿来吾看!’答:‘汝现所言之语,是何形状,拿来吾看!’彼哑口无言,再答:‘言明白些,汝夜间作梦者,即神识矣。’彼因而转为发心领人前来闻法,似此度人学佛之事,时有所闻。
林老居士常提倡建立‘佛化家庭’,谓在家居士,既有家眷,理当感化全家学佛,以减少学佛及往生之障碍,尤其最喜莲友劝亲念佛,成就双亲往生西方,赞为人子所尽大孝即在于此。林老居士善说好话,常于莲友佛化婚礼上祝贺‘佛化家庭乃社会安定之原动力’。林老居士于弘法之际,亦特别关心莲友及家眷之道业,自民国四十四年春,即提供自宅设立弘法场所,并蒙恩师取名仑字布教所,乃莲社首创之布教所,林老居士自任主讲,领众念佛研法,迄往生前,三十余年说法不断,莲友、邻里、儿孙眷属受益匪浅。林老居士自民国二十五年与李居老居士结褵,夫妇相敬如宾,凡五十五载,育有子女三人,后辈孙、曾孙共三十余员,一门俊彦,兰桂芬芳,合家安乐,堪称典型佛化家庭,林老居士之言教、身教功不可没。民国八十年二月其夫婿以九十五高龄于自宅安详寿终,全体儿孙悉能遵照林老居士之慈命,依佛制如法助念及节约处理善后,邻里、莲友均敬佩不已。
林老居士于自行化他之余,尚孜孜不倦著有念佛感应见闻记,叨蒙雪公恩师题字及赐序,自民国五十八年八月初版伍仟壹佰册,迄往生前共出书五十六版,册数达十余万册,其他各处印行结缘及流通者,亦不计其数,其内容并有数则被收入净土圣贤录,并有依其内容制作录音带及电台广播而流传者,可谓广结西方数万缘矣。阅该书而发心念佛者,时有所闻,甚至远在国外,亦有因阅读该书而特地来台求见者,该书感人之深,由此可见一斑,遗著另有佛说阿弥陀经浅讲、劝修念佛法门浅讲等数册。
林老居士多年修行体验,认为能知念佛求生西方,乃人生最大之善根福报,常谓:‘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并盛赞:‘念佛法门乃无上至宝’,老居士早年随缘说法度众,晚年加强念佛功夫,自言修行宜趁早,自觉早年幸蒙恩师指导,奠定念佛基础,否则午岁日长,体力渐衰,每有力不从心之感。复劝老年人更宜加紧念佛,求生西方,否则来日无多,若无常一至,耽误往生大事,后果不堪设想。
林老居士于莲社常住护持四十年,在长期儒佛说法经筵之薰习下,更体会行解相应之重要,至往生前二年,已日课六万声之佛号,自修时双眼垂帘,手持念珠,作金刚念,共修时则随众出声念佛,几乎除睡眠、饮食之外,终日沐浴佛号之中,林老居士受持‘不说四众过失’之戒,谓‘和为贵’,遭遇拂逆,皆是业障现前,更应加强念佛,求佛加被。最喜印光祖师所云:‘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特将此偈置之案头,提醒自己,娑婆是作客,极乐是故乡。而且寮房,四壁萧条,唯置印光祖师所书‘一心念佛’墨宝以策励自身精进念佛,并深觉雪公恩师往生前所一再嘱咐之‘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实为当今末法恶劣环境修行之一盏明灯矣。
林老居士于六十岁即备妥身后事宜,往生前二年复交代临终注意事项,往生前一周即向莲友云:‘吾将回家矣’,且连续赞言:‘真实有极乐世界’,往生前二日自觉身体较为虚弱,由儿孙请回自宅,莲友及眷属陪之念佛,于往生前一日午后,向莲友云:‘已见阿弥陀佛,定蒙接引往生’,终于次日晨七时二十分,在莲友及眷属之助念‘阿弥陀佛’圣号中,于自宅正念分明,顷刻之间,安详西归,至不断佛号二十四小时之后更衣时,欣见其笑容满面,犹如生前之慈容,见闻者咸赞叹不已,祝其已如愿往生极乐矣。林老居士于民国八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举行告别式及荼毗典礼,莲友相约前来念佛,途为之塞,足见其平日修持,功不唐捐,感人至深。火化后,复得舍利子数百余颗,亦显其念佛功深,因果不爽矣。
善导大师云:‘若论学解,一切法门,皆应当学,若论修持,须择契理契机者,方有实益’。念佛一法,因赅果海,果澈因源,最为契理契机,实乃世尊出世度生,令皆能今生即了生死之本怀。吾人由林老居士之诚敬念佛,终得往生极乐之事迹验之,信而有征。普愿见闻,老实念佛,同生极乐,共成正觉,则何幸如哉。而林老居士,以一白衣女流,竟得自行化他数十载,末后安详生莲邦,其如雪庐老人之‘始信西方诸上善,真能乘愿化身来’欤。
(明伦月刊二二五期特载)
附:雷公李老恩师开示念佛方法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那摩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那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
(三)那摩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那摩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五)那摩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右胁士。统称西方三圣。念完了佛。理当要拜的。)
(六)那摩清净大海众菩萨。( 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我的师友。也应当拜的。)
(七)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是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是必要发的。)
(八)礼拜而退。
(附注)以上功课,每天早晚两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顶礼,照法念诵。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样。再者,凡括弧以内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气的方法
尽一口气,念‘那摩阿弥陀佛’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遍,一拜而退。
(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最要紧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有佛像对著佛像去作,没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两个念佛式子,皆是为忙人订的。若有闲功夫,可在第一个式子第二项以后,念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课诵本内全有记载)那是更好。这是最简单、最合实际、决定成功的佛法。
三、念佛法要
念佛的时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单把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来,从口里念出来,再从耳里听进去,印入心中,必须想清楚、念清楚、听清楚,这样才能得到感应。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