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
出处:护国龙王寺 录入:小米 上传时间:2015-05-25 16:42:52 点击次数: 次
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
《增广·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
《增广·因果录序》
佛令弟子视一切众生,皆作过去父母亲属想,以慈悲心,行放生业,岂但现生之亲,不忍漠然置之,即一切水陆空行诸生物,亦不忍漠然置之,纵令力有不及,犹以悲心善念,为之念佛,以冀彼速出恶道,速生西方而后已。
《增广·台湾佛教会缘起序》
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
《增广·循陔小筑发隐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道好还,无往不复。欲免恶果,先断恶因。欲得善果,先植善因。此天理人情之至谊也。是以现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无不提倡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以阐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乐,同得解脱也。
《增广·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乘经中,如此说者,多难具录,观佛所说,可知杀生食肉,其祸甚深,人畜循环,互相杀食,尚复执迷不悟,则成如来所名可怜悯者。须知兵劫,皆由杀生而起,世间一日所杀,不知有几万万兆,由杀生食肉者之恶心,与受杀诸物等之恨心,结为兵劫。十余年来,中外战争,罹死亡者,有数万万。而况天灾屡降,水旱瘟疫,风吹地震,海啸河溢,土匪盗贼,诸种灾难,层见叠出,谷米昂贵,民不聊生。吾人值此时代,再不发一自悯悯他,自伤伤他之心,以期挽回劫运,则亦何贵乎预三才之数,为万物之灵乎。忍令具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心性,而长劫沉沦于互相杀食之业海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
《增广·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入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食肉之过,可胜言哉。泉州诸善士,欲挽杀劫,特立大同放生会。放生云者,欲感发众人之慈悲心,从兹不忍食肉耳。既不食肉,则现在不造杀业,将来不受杀报,虽曰爱惜物命,实为预护自身,若大家同抱此志,何难感召天和。倘放者自放,食者自食,则所放有限,所食无穷,消放者个人之杀业则可,消众同分之杀业则未也。
《增广·慈悲镜发隐》
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增广·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无理之理,以显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肯起此种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后来又被别物所食,别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想。果能当此时,作此想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想念,而于无关痛痒时,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不自受其报,则日月当东行,天地当易位矣,言可妄发乎。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不禁络索言之。
《续编·复愚僧居士书》
必须令彼等各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人天福报。凡夫有福,必造杀业,既造杀业,难逃杀报。况有福之人,不止造一杀业。然则求福之人,乃为自他求祸也。学佛之人,不可不知此义。德明,邀大家念观音,人各十万,放生一百万,以祈消灭杀劫,此亦莫大之功德也。然观音当终身常念,凡入会者,各各戒杀吃素,方是彻底办法。否则,今日出钱买些生放,日日买生自杀,或买于杀而卖者之家,仍是一暴百寒,何能消自他之宿现杀业乎。放生,乃提倡戒杀吃素之法耳。若不注重于戒杀吃素,则所放者有限,所杀者无穷矣。
《续编·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买牛,羊,豕,须有常年草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令彼随意,或买生物,或买草料,为合宜耳。师寿之劝人放生文,甚好。但当以劝人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为事,则不费钱财,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
《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续编·学佛浅说序》
天地间完全一团太和元气。故风雨顺时,谷麦丰熟,动植诸物,悉得生育。人若体此以行,固不愧与天地并立为三,而称三才。以兹自卫卫他,俾一切含识,悉得其所,共乐天真。非所谓继往开来,以先觉觉后觉,补天地之缺陷,赞天地之化育者哉。而世人因贪口腹,取彼水陆空行诸物,杀而食之,以期悦我口腹,卫我生命,则欲求卫生,适得其反。由杀生故,大干天和。戾气所感,致有水旱瘟蝗等天灾。杀业所结,发生彼此战斗之人祸。究此灾祸之由,总因宿世现生杀生食肉之所致。食肉之祸,极酷极烈。不但害及现生,而复累及多劫。凡欲自卫其生者,可不以普卫一切水陆空行诸生乎哉。食肉卫生,大是异事。由习惯故,视以为常。如非洲人,杀人供膳,彼地之人,恬不为怪。缅昔圣人在位,则曰,鸟兽鱼鳖咸若。若者,顺也。咸若者,咸令顺其天性,不罹杀害之苦,与惊窜之怖也。此诚所谓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怀抱也。若此,可不名之为大卫生家乎。惜今之卫生者,戕彼生而卫我生,卒致现生后世,苦报无穷。人羊转毂,强弱递换,尽未来际,亦难了结。于是古今缁素各大卫生家,咸皆提倡爱物行慈,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信愿念佛。实为究竟卫生,至极圆满之义举也。华悟栖居士,笃信佛法,修持净业。欲挽世道人心,特辑古今名人言论,及杀生放生种种果报,名之曰卫生集。冀世人欲自卫其生,先当卫彼水陆空行诸生。则其自卫,不但止及现身,将使生生世世,凡所生处,悉各吉祥,无诸灾祸。若又念佛,以此卫生功德,回向往生。当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断尽烦惑,得大无畏,普为一切孤露无依之六道众生,以作护卫,此命名卫生之微义也。郭涵斋居士,以近来杀劫弥漫,了无底止。欲流通此集,冀阅者咸发卫生之心,以息杀劫而正风化。祈余为校,因稍更正其次序,名称,卷数。又附前人所批数段,于各文之下。附唐人劝孝歌,及八反歌于后。俾各重卫生,各敦孝思,以广仁德,以报亲恩。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尤当推广孝敬之心,以期究竟自卫卫生云尔。
《续编·卫生集序》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肯特为买放矣。光虽为人如此说,究亦只成空谈。
又生亦不可乱放。放之于江,则无不可。放之于池,凡害鱼之鱼亦放其中,是放贼于人民之聚处,则群鱼皆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其于放生略为举行,以期人各体会放之之意而已。若尽量放而设法未能合法,则亦只功过不相掩耳。
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人若止杀,则固用不著此种作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此举,久而久之,将举非洲之野蛮行为,遍行于世。可不预为设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诫乎。
放生者,但以不忍杀生为念,不能计及彼之食生物与否。鱼多食小鱼及小水虫。若如所论,则放一大鱼,必日杀无数小鱼水虫,则放一以杀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然穿山蛇獭,究无几何。既不能尽生物皆买放,则似宜从缓,庶免闲议。
放生以志诚为彼念佛持咒为本。所有仪式,亦不过表示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仪式行。否则但竭诚念佛即已。又凡生欲放,若夏日当宜速行。倘泥于等齐,按仪式作法,或至久经时刻,有碍生命。居士放生,宜从省略。若真诚无伪僭之心,即按仪式行,亦非绝不可行。若妄效僧仪,则成我慢矣。法固圆融,当善用心。在家居士可放蒙山,则此放生仪,固无所碍。然须绝无僭越之心,深存度生之念方可耳。
《三编·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必须借此以普劝一切人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大放生。并自己同伦,通皆放之于莲池法海中,俾永离生死苦,常享真常乐,方为放生之一大结果耳。
《三编·复周子秀居士书》
云南张拙仙来函,言其外孙,生一年零八月,于四月间念佛而逝。平时常到佛堂拜佛已,即围绕念,余事皆不顾。又其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日,彼来观佛,维那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彼遂为念佛数十声,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噫异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三编·复周伯遒居士书二》
以梵网经令行放生业,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于一切有生之物,皆作宿世父母眷属想,生慈悲孝顺心。不但不妄杀,亦不宜食其肉,以肉皆由杀而得。若用钱买放,其放有限,若不食肉,并抱此志愿劝导一切,皆悉爱惜物命,则其功德大矣。宗主于慈,其于仁民爱物之道,庶得其实。若杀而食之,犹曰爱物,此掩耳盗铃之计画,物若知之,必不生感恩之想。
《三编·复谢慧霖居士书二》
以现今兵灾天灾相继而作,皆杀业所感。故极力提倡戒杀放生之事,以冀挽回杀劫耳。
《三编·复蔡契诚居士书五》
佛菩萨为度众生示生世间,在众生见之,则同有生死。在佛菩萨分上,实无生死。譬如梦幻,虽有非实。有生死则有苦,无生死则无苦。何得以了生死苦了生死分之为二。死即是苦,由有生死。既了生死,自无有苦。须知佛菩萨之生死,乃为众生示现其相耳。非实先未了而今始了也。鱼子放生,载于编内,虽有佛言二字,亦未见出于何经。岂以此故,致人谤法。世有多少人放鱼子乎。须知南方近海之处,与普通江海不同。海鱼一见淡水即死,江河中鱼,一见咸水即死,未能知其所出。纵能生,亦不能生矣。放生是感发人戒杀吃素之慈心耳,岂专欲以多为事,而作此不急之讲求乎。须知世间事,多有不能以理事论者。
《三编·复王砚生居士书二》
放生一事,固为莫大功德。然须秉放生之心,勤勤恳恳劝有缘者,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所放者多,而且不费财力。二者并行,最为有益。
《三编·复唯佛居士书》
问一切有情,皆具佛性,大小虽异,畏死是同,凡放生者,宜先注意于小生,则自悖佛性畏死是同之说。既知是同,固宜随分随力是救,何所论其先后。倘能畅演佛性是同,畏死不异之理事,则其利大矣。何得偏执先后之说。
《三编·复章道生居士书三》
买物放生,若依究竟自愍愍他而论,固当埋之不可仍倒于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善策。若谓已死,与家人食,并施与贫人,亦无不可。当令食者多多为彼念佛,以此是放生物,否则食之有罪过。若能为彼念佛,则彼此各有利益。以此相劝,亦能诱彼食者少种善根。即非放生物,本属自己办来食料,为其念佛,亦于彼此各有利益。汝崖板如此,谓已说归依念佛者,便吃不得,则是令食肉者概勿念佛也。彼等吃肉之人,只知肉为美味,不知后来自己也做了美味教人杀的吃时心里难受。他既是这样不洞事,任他后来教人杀的吃便了,何必要费尽心思劝他,他要讨到教人吃,你教他不要讨此苦头,他心里反不安乐。尽他去,让他替人做菜吃,到了那个时候,心肝疼烂也无益。那时他自晓得今日之错,及我与汝之话,不是弄耸他,已迟了也。
《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夫治国亦如治病,有治标者,有治本者。……现者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治国,须标本兼治。兼治之法,最莫善于念佛吃素,戒杀放生,而深明乎三世因果之理。
《三编·第二日说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若推究灾之来因,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须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此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自己放生,当然不再杀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杀生。如人人能护惜生物,不加残害,则杀劫可消,而国运可转矣。但世人,尚有一面出资放生,一面仍照常杀生吃肉,如此,虽有放生之小功德,何能敌杀生之大罪过乎。现本会定于圆满日举行放生,愿诸位发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议。
《三编·第五日略释天台六即义兼说吃素放生》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
- 【上一篇】:印光法师如何论放生?
- 【下一篇】: 问:很多人批评「放生就是放死」,这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