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大师 - 护生园故事 - 放生_护生_护生园_放生仪轨_放生功德_放生护生问答_关爱生命-护国龙王寺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 调用不更新 > 护生园故事 >
六祖慧能大师
出处:护国龙王寺 录入:小米 上传时间:2015-05-25 14:26:21 点击次数:
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诞生      唐朝时候,在岭南新州地方(今广东省新兴县),有一位原籍范阳(今河北省宛平县)的卢行瑶先生,本是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的官吏,因贬官削职流放到新州作老百姓。夫人李氏有一天梦见庭前白花竞放,白鹤双飞,异香满室,即觉有娠,遂洁诚斋戒,怀妊六年,于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岁次戊戌年二月初八日子时生一男婴。      这时只见合府毫光腾空,满室香气芬馥。到了拂晓,有两位异僧来访,对王舀公说:“恭喜夫人生子,我等特来祝贺,并为令郎命名。”王舀公问何名?僧说:“惠能。”公又问其意,僧答:“惠是将以大法,惠济众生;能是能随众缘,而作佛事。”两僧说罢,就忽然不见。瑶公夫妇惊异不己,因此即名此儿为惠能。      这就是我国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大师诞生的经过。      客诵金经      六祖诞生后,不肯饮母乳,夜遇神人,灌饮甘露,才维持了幼小的生命。但不幸的是,在他三岁的时候,父王舀公去世,葬在宅畔。寡母守志鞠养,母子俩就迁往南海(今广东南海)居住。      惠能长大后,就上山打柴,每天运柴去街市出售,用来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      有一天,惠能打柴回来,便挑着进城,很快地就卖给一家客店。他收了柴钱,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位客人在那里高声朗读着《金刚经》。惠能因为年幼失父,未受教育,虽然听不懂那位客人念的是什么经,但听来好像有所启悟似的,便很恭敬地上前向这位客人请教:“先生!您念的是什么书?”这位客人告诉他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惠能又问:“您这部经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告诉惠能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省境内)的东禅寺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住持教化,我也曾到那里顶礼膜拜,去听受这部经典,忍大师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五祖常劝四众弟子,只要诵持这部《金刚经》,便能破除我执的障碍,显出自己的本性来,直截了当地成佛。”      辞别母堂      惠能听了非常欢喜,就想要去黄梅东禅寺依五祖出家。可是老母在堂,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因此,他不免踌躇不决。也许是宿世的因缘吧,这时,另一位客人,听说他有出世之意,非常高兴,当即慷慨解囊,送给惠能十两白银,要他拿去安顿老母,备置衣粮,并且指示他速去黄梅,参拜五祖。惠能拿了银子回家,禀明母亲要去黄梅出家的事。母亲知子非凡,便允许他去出家。惠能非常高兴,把母亲安置好后,就拜辞堂上,束装启程。一路上走了三十多天,便来到黄梅。      拜谒五祖      惠能到了黄梅,便找到东禅寺,即拜谒五祖弘忍大师。大礼已毕,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想要求什么呢?”      “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此次远道专程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他物。”惠能答道。      “哦!你是岭南人。那里多獦獠蛮族,蛮子也能作佛?”五祖故意试探他道。      “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分呢?獠蛮身与和尚身虽不同,但其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惠能应答如流,言词锋利。      五祖听了惠能应答的话,知道这是堪作法器的人才。本想再试问几句,但见徒众左右围绕,恐他锋芒露得太明显了会招人妒忌,便对惠能说:“好吧!你且随着大众去工作服务吧!”      “启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若不离自性,即是福田,不知和尚叫我去作什么务?”惠能的悟性很高,这几句话问得很透彻,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心性,本来是清净光明的,只要不离自性,便是功德圆满的福田。五祖听了,心中很是赞叹,暗喜这蛮子的根性太利了,怕他遭嫉,便对他挥着手说:“你不要啰嗦了!赶快到槽坊去吧!”      惠能退到后院,这时有一行者,给他派了砍柴舂米的工作。      劈柴舂米      惠能在后院槽厂,每日劈柴舂米,这样无声无息地工作了八个多月。他工作勤奋,虽苦无怨。      有一天,五祖大师来到后院,对惠能说:“我在初次接见你时,就看出你的见地与众不同,堪作法器,但恐有恶人嫉妒害汝,所以我不和你多说什么,不知你可晓得否?”      惠能答道:“是的,弟子也知道和尚的慈悲和苦衷,所以也不敢到前院去,只有在这里埋头苦干,免得抛头露面,多出是非。”      次日,五祖忽然召集众弟子。于是诸门人,纷集祖堂。      召众作偈      五祖对众宣布说:“世间众生,惟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知修福,妄求有漏福田,不知此有漏之福,终非究竟;对于生死苦海,反不求出离。要知自性若迷,福田又焉能相救哉?今命汝等,各自回寮,收摄六根,观察你们的智慧,取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前来见我。若能悟得大意,我将衣法传汝,为第六代祖。火速去作,不得迟滞!若用思量,即不中用。凡是见到自己本性的人,言下即见。若能作到这样的,即使抡刀上阵,亦得见性。”      诸门弟子听了五祖的宣布,退出祖堂。大家都窃窃私议:“我等何必多此一举,即使思量作偈,亦非见性之作,枉费心力,又有何益?神秀上座是本寺教授师,除了他以外,还有谁能传得衣法呢!”大家听了这些话,也就死心,索性就不去作偈,心想:反正我等以后,依止神秀大师就是了。      神秀本人不见大家动静,心中想道:“他们不作偈的意思,必以我为他们的教授师,但我必须作偈呈和尚,否则和尚又焉知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然而我呈偈的用意,为求和尚印可即善,若为希图祖位则恶,这与凡夫一般欲谋祖位的名利之心,又有什么分别呢!但,若不呈偈印证,又终不得法,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