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 护生园感应 - 放生_护生_护生园_放生仪轨_放生功德_放生护生问答_关爱生命-护国龙王寺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 调用不更新 > 护生园感应 >
  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出处:护国龙王寺 录入:小米 上传时间:2015-03-02 10:38:58 点击次数:
  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分析】   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才能够利益自己。如果是无益于人,而仅是有益于己,尚且不是真正的利益;况且是减损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却取得了较多的利益啊!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只顾自己的财富,不顾他人的贫穷’啊!于铁樵先生说:‘现在的人,对于钱财田地房产等等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减人自益;他们怎么会知道,这样做只是在向人借债而不写借据啊!虽然他们的钱财,日益的增加,可是他们生命的大限,却因此而愈来愈近了;这样看来,那里有所谓的利益啊!’   故事:   明朝崇祯年间,有甲乙两人感情很好;这时候正逢朝廷举办武举人的甄试选拔,地方官员可以向朝廷保荐武举一名;甲就请托县令帮忙推荐,乙就请托司李帮忙推荐;而被推荐的人若是录取了,就必须要给五十两黄金的酬仪。后来甲想到县令的声望不够,帮忙自己所推荐的人,必定会落选,而司李的声望够,被推荐的人,一定可以成功。因此就想要减损乙的利益以利己,甲就设计对乙说:‘我们两人既然同心,就该同甘共苦,如果武举的推荐,只录取我们推荐其中的一位;不论是录取你推荐的人,或是录取我推荐的人,我们都应该均分这个谢金’;乙就同意甲的建议。等到放榜的时候,请托司李推荐的人,竟然未被录取;而请托县令推荐的人,竟然录取了。而在推荐以前,就已经封存的酬金,都在乙那里,由乙负责保管;而甲又不能食言,惟有怅然的闷闷不乐而已。   【再析】   从这个故事看来,甲本来想要利益自己,却反而利益了别人;因此根据这个道理,凡是官吏剥削百姓,富人榨取穷人的利息,想要中饱私囊以自肥,到头来没有不是自己受到损害啊!   以恶易好。   【解释】   货物交易的时候,竟然把坏的东西,暗中换了好的东西。   【分析】   所谓以恶易好,例如拿铁来换金,用石头来换美玉,以布来换绸缎等这类的事情;在达观的人眼里看来,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这种人的心态和动机,则是接近偷窃啊!四祖说:‘外面的境界,本身来讲,是没有好丑的分别;而好丑的分别,是从心中生起的啊!心若不是硬要去分别的话,妄想执著也就无从生起了啊!’唐朝的时候,高丽国的元晓法师,不远千里徒步跋涉来到了中国,想要寻找一位高明的师父学习佛法;有一天的夜里,因为赶路,就睡在荒凉的坟墓堆里;这时候又渴又累,想要喝水;他见到身旁有泓清水,就用钵挖起来一饮而尽,当时感觉真是痛快好喝啊!等到天亮之后一看,旁边原来是一摊死尸流出来的汁啊!元晓法师立即感到一阵恶心,就把昨晚所喝的水,全都吐了出来;当下就豁然大悟说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六道轮回,都是由我们的心所造作的;宇宙万法的现象,也都是由我们的情识所分别出来的啊!所以美与恶的感受,都是我们的心在那里分别,跟水没有任何的关系啊!’   故事:   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珍藏过一块美玉,有一位叫章持的官员,到苏东坡的家中拜访,并且请求观赏这块美玉;章持就乘著观赏美玉的机会,竟然偷偷的用一块燕石换掉了美玉;苏东坡当时没有发觉,等到抵达黄州的时候,才发现美玉早就被章持换掉了,然而苏东坡却只是一笑置之。这件事情过没多久,章持就被朝廷贬官,流放到台州而死;不知道这块美玉,又归何人所有了!   以私废公。   【解释】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