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 护生园感应 - 放生_护生_护生园_放生仪轨_放生功德_放生护生问答_关爱生命-护国龙王寺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 调用不更新 > 护生园感应 >
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出处:护国龙王寺 录入:小米 上传时间:2015-03-02 10:39:21 点击次数:
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分析】   以个人的喜怒恩怨,而废弃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领导人以私废公,就会邪正不辨;那么朋友乡党之间,就会有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嫌疑了。一个人若是以私废公,更进而爱憎不当;那么就会连自己的家人,父子至亲骨肉,也都会变成怨家了。人情蒙蔽的害处,莫甚于此啊!无论是贤愚贵贱,每个人都有这种的毛病,只是轻重不同罢了。知道这个毛病的害处,就应当明白道理,以消除自己偏执的性情;平下心来,以化除自己心中的城府;能够这样做,便是有大学问、有大手段的人啊!   故事一:   宋朝的大臣赵抃\、范镇两人,因为议论朝政,意见不合而结下梁子;等到王安石做了宰相,痛恨范镇曾向神宗皇帝指摘他的过失,就乘著皇上问到:‘范镇的为人怎么样啊?’王安石便回答说:‘赵抃\对范镇的为人,了解最清楚了!’于是皇上就问赵抃\,赵抃\说:‘范镇是忠臣。’皇上就再问道:‘你何以知道他是忠臣呢?’赵抃\说:‘仁宗皇帝有一次身体失调卧病在床,范镇就率先上奏,请求仁宗皇帝策立太子,以安定社稷民心;奏章在十九日那天呈给仁宗,范镇总共等候了一百天,奏章才批了下来;范镇为了这件事情,急得头发和胡须都白了,所以范镇不是忠臣,那又是什么呢?’赵抃\觐见皇帝,说完话之后,就退了下来,王安石就责问他说:‘你不是和范镇有仇吗?’赵抃\说:‘我不敢因为私人的恩怨而废弃了公道啊!’   故事二:   从前洛阳县令孔翊,在衙门的庭前,放置了一个火盆,凡是有关说请托的信件,一律投入火盆烧掉,连看都不看;他说:‘县令与百姓最亲近了,官场上难免会有许多的请托;若是照办的话,则百姓就会受害;若是不照办的话,就不免会得罪人;惟有请托的信函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不拆开,立刻就把它投入火盆烧掉;在我来讲,我不知道请托的是什么事情;而在请托的人来说,也不至于得罪他们啊!因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标准,审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据,怎么可以以私废公呢?’后来孔翊的儿子,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   窃人之能。   【解释】   窃取他人的技能,据为己有。   【分析】   例如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是自己的文章;窃取别人的谋画,以为是自己的谋画;窃取别人的功劳,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窃取师傅的教诲,以为是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必定会遭受到谴责。   故事:   周朝的时候,梁山发生山崩,晋国的国君就召见大夫伯宗,了解山崩的情形。大夫伯宗在前往晋见国君的途中,遇到一位车夫;就问他说:‘你最近有没有听到些什么消息啊!’车夫回答说:‘梁山发生了山崩,崩落下来的土石,把河流都壅塞住,河水因此而不流了啊!听说晋君为了这件事情,正要召见大夫伯宗,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伯宗就问车夫说:‘那要如何解决呢?’车夫说:‘很简单,只要晋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梁山去哭泣祭拜,那么河水就会流动了。’伯宗就用车夫的建议,向晋君报告,晋君采纳照办之后,河水就开始流动了。晋君就问伯宗说:‘你是怎么知道用这个方法的呢?’伯宗回答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啊!’孔子听到之后就说:‘伯宗这个人,快要绝后了啊!因为他窃取了别人的善行,以为是自己的善行啊!’后来伯宗果然遇害身亡,他卿大夫的官位,也就断绝了。   【结语】   唉!伯宗只是窃取了别人的一句话,尚且会遭受到如此严厉的天谴,那么其他更恶劣的行为、果报不说也就可以知道了啊!   蔽人之善。   【解释】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