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受辱不怨_太上感应篇浅释 |
|
|
辱,是指来自外境的羞辱,包括他人的指责、诽谤、诋毁等一切不如意的失败之事,遇到这样的逆境时,内心没有丝毫抵触、反抗与怨恨之心,这叫“受辱不怨”。 我们知道,面对外境上的羞辱之事,需要内心非理作意之后,才会生起怨恨。例如,认为自己不该受这样的委屈,之所以受这样的委屈全是因为别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等等,这就是非理作意。如果能将非理作意换成如理作意,就不会生怨恨了。什么样的作意是如理的呢?达摩祖师《入道四行观》中说:“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也就是说,遇到痛苦之事,应当想:我过去无数劫中,舍弃心这个根本,在外境上追逐,在三有生死的苦海中流浪,起了很多贪嗔痴,危害了很多人,现在我虽然没有冒犯别人之事,但是眼前这个痛苦,一定是我过去的恶业成熟,并不是什么鬼神与人能够加在我身上的,所以应甘心承受,内心没有怨恨、委屈或抱怨。经书上:逢苦不忧。一个人为什么能做到逢苦不忧呢?是因为他内心认识到了因果不虚的道理。上面这个想法产生时,内心就与真理相应了,这样受辱不怨而修道,就是所谓的“报冤行”。 其实,如果一个人面对逆境而生起怨恨,不仅不符合因果的真相,而且还会进一步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首先,怒火能烧功德林,《入行论·安忍品》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也即,一个嗔心生起时就能摧毁自己在千劫之中所积累的布施、供佛等一切善业,以致再也享受不到过去的善业可招致的善报。这就像摆放在粮仓之中的粮食,瞬间被火烧光了一样,过去辛辛苦苦的劳作就白费了。同样,我们过去所行持的善业以种子的方式埋藏在我们的心田里,怒火就有烧毁这些善业的力量,使得这些善业再也无法成熟,于是过去所行的善业就付之东流了。 第二,怒火生起的时候,自心一定是在痛苦中度过的。生气时内心就像处在地狱之中一样受着煎熬,丝毫感受不到快乐。不仅如此,生气过后的很多天,自心都会处在郁郁寡欢的心情之中。如《入行论·安忍品》云:“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心生气的时候,就像握住了一个烧红的铁块,内心会难以寂静,喜悦与快乐难以生起,内心烦躁甚至会睡不着觉。所以,发火生气,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折磨。本来想用生气解决问题、获得安乐的,而生气却让自己更加远离安乐了。可见,用生气解决问题是愚不可及的。 第三、怒火会极大地危害自己的健康,摧毁自己的容颜。生气不仅使自己脸色难看,见者生厌,而且经常生气会使得自己相貌丑陋,他人不愿见到自己。此外,科学研究表明,生气还会极大地毁坏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伤害大脑与神经系统从而使得自己智力低下,伤害五脏六腑,破坏自己的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因为生气使得自己心脏病爆发而一命呜呼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因为生气而损害肝脏,使得自己得肝癌与肝硬化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所以生气是一个人健康的克星。据说,俄罗斯的植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试验,让一个人对着一杯水生气,用这种水在试管中去培育一些植物,这些植物的成活率居然只有48%,而用正常的水去培育这些植物,成活率却可以达到98%。还有,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试验,让生气的人对着试管呼吸,收集试管中凝结的水珠,在这些水珠中居然发现了毒素,而这些毒素的量如果达到一定浓度就可以杀死一只白鼠。上述试验表明,怒火确实会损伤自己的身体,让身体的健康恶化。 第四,发火还能恶化人际关系,使得家庭不和谐,朋友远离,同事厌恶。《入行论·安忍品》中说:“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即使有人用财物、饮食等布施给别人,有时甚至也恭敬对方,但是若此人容易发火,则受恩的人不但不会感激,有时甚至反而会杀害这个布施的人。发火会使得亲友远离,即使布施钱财、衣食等给亲人,亲人也不会听从与依靠。可见发火的人,是人人厌恶远离的人,即便有一点善心,别人也不会认为此人是善人。 第五,发火会让自己越来越不顺,甚至会给自己招致意想不到的灾难。人心具有神奇的感召外境的力量。如果内心长期处在发火不开心的状态,就会将以前嗔心所造的一些恶业渐渐吸引出来,提前成熟果报,于是自己今世就会感受一个又一个痛苦与不幸。例如,爱生气的人,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被硬物撞击,被刀割伤,被凶猛的陌生人殴打,被凶恶的动物咬伤等等;而且周围的人会对自己非常厌恶,人人都希望自己倒霉、早死。一个人如果到了这种状态,就会遭遇天杀,也即遭遇横祸而身亡。此外,冲动是魔鬼,人发火时通常是丧失理智的。一个人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也极易做出自取灭亡的事情出来。 综上所述,怨恨生气有无量无边的过患,我们应当下定决心,在遭遇不如意的外境时,修习忍辱,不让自心陷入怨恨嗔恚的状态。 上乘修习忍辱的方法,就是修习“人无我”空性。遭遇不如意时,内心之所以生起羞辱感,是因为有“人我执”;如果“人我执”被去除了,就不会有羞辱感;没有羞辱感,就不会生起嗔怨心。如《佛子行》中说:“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又说:“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是故遭遇违缘时,视如幻相佛子行。”也就是说一切境相都是自心幻现的,没有丝毫真实性,心的本性也是远离“有无”二边戏论的,对此生起定解,遭遇违缘痛苦时,就能视如幻相,内心不去生起嗔恚。 如何在逆境违缘中修习忍辱呢?《佛子行》中有不少教诫,如说:“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也就是说,什么人以大贪欲心,夺走了我的财物,或者叫他人夺走了我的财物,自己不但不生气,反而从内心深处将无始以来的善根回向于他,真心希望他获得快乐,这是佛子觉悟的行为。 有人疑问:“别人夺走了我的财物,不但不生气,还为他祝福回向,这不是傻子吗?”其实,这不是傻子行为,而是使得自己和他人获得安乐的最殊胜的智慧;相反,与对方抗争,反而是让自己越来越痛苦的傻子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一切境相都是自心之中的业力在“放电影”。既然外境上有人夺我的财物,说明我过去夺过他人的财物,让他人感知过痛苦,如今深埋在心中的这个恶业种子成熟了,外境上就显现此人来追讨过去自己的所欠。所以,此时智者应当欣然应允,并且从内心深处希望他离苦得乐,这样就能彻底还清过去欠下的债务,改变业力,在内心播下美好的种子,将来这个人在自己面前显现时,就会是彼此慈爱的悦意场景。所以,将一切痛苦违缘归咎自心,这是佛子的觉醒之道,而将一切罪过归咎于子虚乌有的外境,与外境抗争,只是对影狂吠的愚者所为。 《佛子行》中还说:“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与吾同等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自嗔心敌若未降,降服外敌反增强,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
- 【上一篇】:刘素云:念佛法门最殊胜的地方是时时处处得阿弥陀佛加持
- 【下一篇】: 明如居士:如何尽孝?_太上感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