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如何尽孝?_太上感应篇 |
|
|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一切善行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孝父母,此人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善人,即便有所谓的善行,也只是虚伪狡诈之举而已。 《增一阿含经》中说:“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亲于肩上放于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思,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左肩扛父亲,右肩扛母亲,供养他们吃穿住医药等一切资具,父母双亲在自己肩上拉屎拉尿都无怨言,即便这样也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比丘应当经常思惟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从小就抱着我将我养大,随时呵护自己,从来不会拖延懈怠,才使得我渐渐长大,能够活在天地日月之间。以此念父母大恩的方法,就知道父母恩实在难以报答。所以,你们比丘,应当供养父母,恒常孝顺,不可拖延懈怠。你们比丘应当这样去修学。 《四十二章经》中说:“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想通过供养天地鬼神求福消灾,还不如孝敬父母,通过孝敬父母求福消灾,是最灵验的方法。”《佛说未生冤经》中说:“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意思是说:“功德最大的善,就是孝敬父母;罪业最大的恶,就是伤害父母。”《杂宝藏经》中说:“于父母所少作不顺,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此经又说:“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又说:“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 在孝敬父母方面,不仅要孝养父母的身体,还要提升父母的心灵。如《本事经》中说:“若父母先无,信戒闻舍慧,子令其修习,名真实报恩。恭敬给所需,唯现世安乐,令修信戒等,究竟得涅槃。”意思是:“如果父母没有对因果的信心、没有持戒、没有闻慧、没有布施的理念、没有世出世间的智慧,为子女的让父母具备,这是真实的报恩。恭敬地给予物质上的需求,只能让父母得到现世的安乐,而让他们修习‘信戒闻舍慧’,他们可以得到究竟的涅槃大安乐。”《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说:“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孝敬父母,要从经常忆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人之所以不孝,都是不知父母的恩德;而不知恩德,都是由于没有好好地去思惟父母的恩德。下面摘录唐朝王刚中书的《劝孝篇》,以帮助大家思惟父母的恩德,反省自己对父母是否尽了孝道: “世有不孝子,浮生空碌碌,不念父母恩,何殊生枯木。”世间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他们一生忙忙碌碌,但最后都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人,与没有任何情感的枯木有什么差别呢? “百骸未成人,十月居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腹如杀戮,父为母悲辛,妻对夫啼哭。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见儿面,一命喜再续。”在母腹之中时,百骸尚未长成人,在此十个月中,所有的营养都依赖于母亲的身体获得。将要生产的时候,母亲疼痛得像要被杀戮一样,父亲也不知所措地忙碌,看着妻子在痛苦地啼哭。在生孩子时,父母唯恐孩子丧命,成为鬼的眷属,而一旦孩子顺利出生,他们就像自己又重新获得了生命一样欢喜。 “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diàn)席,儿眠干裀褥(yīn rù)。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潜身在臭秽,不暇思沐浴。横簪与倒冠,形容不顾恤,动步忧坑井,举足畏颠覆。乳哺经三年,汗血计几斛,辛苦千万端,年至十五六。”从此之后,父母就日夜辛勤地抚摸拥抱着孩子,母亲宁愿自己睡在潮湿的席子上,也要让子女睡在干净的被褥上。孩子睡得安稳的时候,母亲不敢随便伸缩,怕吵醒孩子;呵护子女汗流浃背,也没有闲暇去洗澡。父母忙于呵护子女,母亲头上的簪子倒下了,父亲的帽子戴歪了,也没有心思梳理一下;由于怀里抱着孩子,动步怕踩到坑里伤了孩子,举足怕颠簸使孩子不舒服。母亲哺乳喂奶孩子需要三年,各种呵护付出的汗血不知有多少升,吃尽了千辛万苦,总算将孩子抚养到十五六岁。 “性气渐刚强,行止难拘束,朋友外追游,酒色恣所欲。日暮不归家,倚门至昏旭,儿行千里程,母心千里逐。”此时孩子渐渐成人,性格却越来越刚强,行为举止很难去管束了,他们常常随朋友外出游玩,耽著酒色。晚了还不回家,父母会在家门口等待着孩子的归来;如果儿子出行远门,母亲的心就日夜挂念着儿子。 “一娶得好妻,鱼水情和睦,看母面如土,观妻颜似玉。母若责一言,含怒瞋双目,妻或骂百般,陪笑不为辱。母披旧裙衫,妻着新罗縠,不避人憎嫌,不解人羞恶。”不孝儿子,一旦娶了长相好的妻子,就整天耽着于男女之情,在父母面前,面无表情,而见到妻子则笑逐颜开。母亲若责备一句话,儿子就怒目相对,而妻子即便百般辱骂,却仍陪着笑脸,不觉得是耻辱。母亲穿的衣服是破旧的,而妻子穿的衣服却是崭新时髦的,即便这样,也不怕人非议,自己也不觉得羞耻罪恶。 “父母或鳏寡,长夜守孤独,健则与一饭,病则与一粥。弃置在空房,犹如客寄宿,将为泉下鬼,命若风前烛。”父亲去世或母亲去世了,剩下孤独的母亲或父亲一个人,子女也不去关心他们,无论他们健康还是生病,都只是给一顿饭而已。把孤独的父母抛弃在空荡荡的房屋里,就像暂时寄居的客人;父母很快就会离世,命就像风中残烛,此时也不去关心。 “怏怏至无常,孤魂殡山谷,魂灵在幽壤,谁念膺桎梏。才得父母亡,兄弟分财禄,不识二亲恩,惟言我之福。”父母一旦离世,身体被葬在山谷之中,灵魂在阴间受苦,但孩子根本不去思念父母。父母才过世,兄弟之间就忙着分家产。不去思惟双亲的养育之恩,只是想着自己眼前如何享福。 “咸谓此等人,不如禽与畜,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都说这类人连禽兽与畜生都不如,为什么呢?因为乌鸦还知道捉食喂养不能飞的母亲,羔羊还自己跪着接受母羊哺乳。 “劝汝为人子,经书勤诵读,黄香夏扇枕,冬预温衾褥。王祥卧寒冰,孟宗泣枯竹,郭巨尚埋儿,丁兰曾刻木。”为人子要多读圣贤书。汉时黄香,九岁就知道夏天为父母扇枕头床席,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冬日严寒则以身为父母暖被子。王祥为了父母冬天卧在寒冰之上求鱼,孟宗因没有竹笋为母亲治病而在竹林中哭泣,郭巨无力赡养父母而埋儿,丁兰雕刻亡去父母的木像而怀念父母。 “如何今时人,不学古风俗?勿以不孝头,枉戴人间屋;勿以不孝身,枉着人衣服;勿以不孝口,枉食人五谷。”为何现在的人不学学古人的孝顺?不要以不孝的头,枉住在人住的屋子里;不要以不孝的身,枉穿着人穿的衣服;不要以不孝的口,枉吃着人吃的五谷。 “天地虽广大,不容忤逆族,早早悔前非,莫待天诛戮。”天地虽然广阔,却不容不孝父母之人,不孝父母者应当早早忏悔改过,不要等待老天降下灾祸诛戮自己。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
- 【上一篇】: 明如居士:受辱不怨_太上感应篇浅释
- 【下一篇】: 明如居士:善人之七种善报_太上感应篇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