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作必成善人之七种善报--太上感应篇浅释 - 护生园感应 - 放生_护生_护生园_放生仪轨_放生功德_放生护生问答_关爱生命-护国龙王寺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 调用不更新 > 护生园感应 >
所作必成善人之七种善报--太上感应篇浅释
出处: 录入:常赞 上传时间:2015-06-06 08:46:32 点击次数:

 

 所作必成善人之七种善报--太上感应篇浅释


 

 

     
 

 

  善人的第六种善报就是“所作必成”。所谓“所作必成”,就是所追求的、或者想成办的事情一定能成功。为什么善人会“所作必成”呢?

  首先,因为善人内心“我执”比较轻,与实相空性比较相应,所以所要成办的事情容易成功。我们知道,如来藏会随众生的心而变现,心向如来藏输送什么,如来藏就会变现什么。执著深重的人,会向如来藏输送他的执著,如来藏就会将这个人所执著的对境越来越坚固地呈现出来。所以,执著越重,改变现状越不容易。一个人想成办一件事,实际上就是要对现状进行改变,所以执著深重的人,是不容易成办所愿的。而对于执著浅的人来说,如来藏就很容易将他所希求的东西的呈现出来。

  其次,人之所求无非是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之境不会无因而生,而是从往昔的善根福德所生,善人往昔积累了很多善行,所以很容易从阿赖耶识中显现善妙的外境。一个人如果没有福德,再怎么追求,也会枉然。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现在财物受用贫乏的那些人,精勤劳作如山王,不如积累如火星般的福德好。如果自己没有以往昔布施之果而获得财物受用的福分,那么今生无论如何精勤也没有利益。”实际上,一切暂时的世间福报都是从往昔的善行中产生,如果过去未曾积累善行,则无论如何精勤也会收获甚微。例如,我们现量可以见到,有些人虽然没有吃太多苦,却受用圆满、财源滚滚,而有些人虽然终生千方百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经商、务农等,却收益很少,甚至最终饥饿而死,这都是往昔有没有积累善行所导致的差别。

  第三,善人所求,利己少,利他多,因而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古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大众着想,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如果只是自私自利,为自己着想,就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实际上,善人不仅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还会得到善神的帮助,因而成办利他之善举,不会有困难。如《二规教言论》中说:“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是说,如果一个人拥有智慧与福德,那么就会自然具足种种美德,而具备种种美德的人自然会得到诸天善神的帮助。又说:“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于天却难保密故,成就天尊誓为主。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是故一切护神众,居堡即为自身心,当扫不净恶行尘,陈设善行之供品。其后虽未常祈求,自然聚会诸天神,犹如大海集海鸥,或如莲园聚蜜蜂。何人若有神所护,则彼以其独自力,堪与成千上万众,所有力量相匹敌。若天垂手予提携,自亦登上善行梯,则彼真实能享受,利乐誉之无量殿。”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还说了这样一则公案:“从前,一位住山的修行人一无所有、极其贫穷,于是他便开始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真地修成了。并已达到了如同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但却未获得任何悉地。单坚护法神对他说:‘因你无有少分往昔布施的果报,所以我无法给予悉地。’一日,在众多乞丐的行列中他得到了一碗稀粥,回来后单坚护法神问他:‘今天我给予你悉地了,你知道吗?’‘我仅仅得到了一碗稀粥,不仅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赐的悉地是什么?’‘盛粥时,你的碗里落的一大块油脂便是我赐的悉地。’”因此,如果自己无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之善根,那么即使通过修财神法等也不能遣除贫穷。

  善人的第七种善报就是“神仙可冀”,也就是说,善人今世命终之后,就可以升到天道去享受安乐。文中补充说:“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所谓“天仙”就是生活在天道的仙人,而“地仙”则是指杂居在人间的仙人。要升到天道做天仙,就必须做一千三百件善事;而要做地仙,就必须做三百件善事。

  慈悲与善良是天堂的通行证。内心如果有希望一切人都离苦得乐的强烈善心,以此善心即可感召天道的美好,因为外境唯心所现故。当积善达到一定数量时,上升天道即成定业。

  《轩辕黄帝请问赤松子中诫经》中说:“人为一善,神意安定;为十善,气力强盛;为二十善,身无患害;为三十善,所求遂意;为四十善,殷富娱乐;为五十善,子孙昌盛;为六十善,不遭误犯、恶人牵累;为七十善,所学显贵;为八十善,获地之利;为九十善,天神护之;为一百善,天赐其禄,逢遇圣贤;为二百善,扬名后世,子孙富贵迁禄;为五百善,五世子孙受封超爵;为六百善,世世子孙忠孝富贵;为七百善,世世出贤哲人;为八百善,出道德人;为九百善,出圣人;为一千善,出群仙,古迹善政,天道所录,见身加,进位登仙,福及子孙,生贤出圣也。”

  又说“若人为一恶习,意不安定;为十恶,气力虚赢;为二十恶,身多疾病;为三十恶,所求不遂;为四十恶,坎坷衰耗,凡事乖张;为五十恶,终无匹偶;为六十恶,绝来子息;为七十恶,阴鬼谋害;为八十恶,水火为灾,非横烧溺;为九十恶,贫寒困弱,疮疥风颠,为一百恶,天气害之,横事牵引,弄法恶死;为二百恶,地气害之,资贼火灾;为三百恶,世世出下贱人;为四百恶,世世子孙穷贱贫乞;为五百恶,子孙绝嗣;为六百恶,世世子孙盲聋痖,出痴颠人;为七百恶,出五逆不孝犯法子孙;为八百恶,出叛臣逆子,诛来亲族;为九百恶,出妖巷之人,夷来族类;为一千恶,世世子孙异形变体,为禽兽不具之状,积恶之殃满盈,祸及数世矣。此为司命夺,星落身亡,鬼拷邦都,殃流后世。”

  由赤松子教诫轩辕黄帝的这段话可以看出,积善或积恶达到一定数目时,就会感召不同程度的福报与恶报。

  实际上,之所以规定行善数目,是从内心善念是否坚固的角度来安立的。当内心的善念圆满时,即便一善未行,也定能上升天道。据说,汉钟离曾经为吕洞宾传授“点铁为金”的法术,让他以此方法去帮助穷人。吕洞宾问:“铁被施了法术而变成金子,最后会不会还变回铁呢?” 汉钟离回答他说:“五百年后,会变回原来铁的模样。”吕洞宾说:“如果是这样,不是会害五百年之后的人吗?我不想学这个法术了。”汉钟离感叹地说:“修仙要积三千八百善行,就你这一句话,已经圆满了三千八百善。”

  当然,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人,不能以来世升天作为行善的动机,而应该以菩提心摄持来行善——也即,我们行善的目标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成就遍智佛陀的果位,从而获得永恒的安乐,为了兑现这个目标,自己首先应该积累善行,断除无明烦恼,成就佛果。因为,如果内心的无明愚痴没有断除,或者说没有证悟空性,那么即便上升天道,也是获得暂时的安乐,一旦天福耗尽,又会下堕到人间或三恶道受苦,那时就会觉得曾经享受过的天道安乐犹如梦境,加上马上就要下堕受苦,内心会痛苦万状,难以忍受。

  所以,大乘佛子行善一定应以三种殊胜来摄持。第一是前行发心殊胜,也即,行善的动机很明确,就是要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自己迅速获得遍知佛陀的果位;第二是正行无缘殊胜,也即行善时,尽量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中行善,做到三轮体空,不著相而行善;如果暂时达不到这一点,也应全心全意,内心专注地行持善法;第三是后行回向殊胜,也即,每做完一件善事之后,立即就将善法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与无上佛果。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