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俞净意公遇灶神记_太上感应篇 |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流传得比较广泛的一则灶神帮助凡人俞净意改过自新的公案,事情是这样的: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位先生,姓俞名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就成了秀才,在地方学堂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年纪稍大之后,由于家境不是很好,就以教书为生。并与十几个同学共同发起“文昌社”,发愿一起奉行“惜字、放生、戒邪淫、戒杀生、戒口过”等《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所规定的善规,这样行持了多年。 但是,俞先生前后参加从秀才考举人的乡试七次,都没有考取。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他的第三个儿子,非常聪明可爱,左脚底有两个痣,俞先生夫妇非常喜欢这个小孩。不料八岁的时候,在乡里玩耍丢失,不知去向。他们生了四个女儿,也只活下来一个。俞先生的妻子因为儿女的不幸整天哭泣,两个眼睛也哭瞎了。俞先生多年考不上举人,精神上非常颓废、失意,家境也越来越贫穷、窘迫。 自己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奉行善规,好像也没有做过什么大的错事,却惨遭很多不幸,而且这些不幸看上去都是人力无法挽回的老天给予惩罚式的不幸。俞先生感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规律似乎在自己身上体现得不是很公平。四十岁以后,这种不平在俞先生的心里愈发强烈,于是他就在每年腊月底,也就是除夕祭灶神的时候,写好奏文,求灶神将自己所奉行的善规以及和这些善规不相称的种种不幸遭遇向天帝转达。这样连续几年,都没有什么感应,俞先生的命运也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在他四十七岁那年除夕夜,俞先生与双目失明的妻子和仅存的一个女儿坐在家里,整个房间没有一点生机,夫妇内心很凄凉地相互哀叹。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俞先生拿着蜡烛来开门,看见一个头上扎着方巾,身上穿着黑袍,胡须和头发都已经半白的人,很有礼貌地向他行了一个礼就进屋坐了下来,并自我介绍说姓张,从远方回家,路过这里,听到俞先生家里的忧愁哀叹声,内心感到不忍,就特地进来表示安慰。俞先生感到这个人不一般,对他非常恭敬有礼,并渐渐谈及自己生平一向读圣贤书、积累善行,但至今却没有考取功名,而且妻子双目失明,子女不能保全,缺衣少食。俞先生还将历年除夕祭灶神时焚烧的奏文念给这位姓张的先生听。 这位姓张的先生说:“我很早就知道你们家的事情了。您心里的恶念太多了,而且行为举止上专门做一些虚有其名的事情,写给天帝的奏文充满抱怨和不满,不符合事实且没有礼貌地向天帝陈述,恐怕您将受到的惩罚还不止于这些。” 俞先生很吃惊且不服气地说:“我听说冥冥之中,一个人所做的一丝一毫的善业都会被记录下来。我发誓行善,认真奉行文昌社的善规已经很久了,怎么我所做的会是虚有其名的事情呢?” 张先生说:“譬如您所奉行的善规中的‘惜字’这一条,您的学生和朋友中,有不少人用旧书的纸张,来糊窗子裹东西,甚至用来抹桌子,抹完桌子后只是口头上说:‘不要污染文字,过后要焚烧掉’。您天天亲自看到这些事情,却不说一句话加以制止,只是在路上遇到写有文字的纸张,拾了回来焚烧掉,这种形式上的‘惜字’有什么用呢?” “文昌社每月放生,您只是跟随大家奔走,因为别人放生您才参加放生,假如别人不放生,您也不会主动去放,只是忙于自己的私事,其实慈悲生命的心念,并没有从内心真正发出来。另外,您家还经常烹食虾子、螃蟹之类的动物,难道这些不是生命吗?” “又如‘戒口过’这一条善规,您的口才很好,才思敏捷,经常可以使听者折服。可是,您经常将自己的口才用于出口伤人,自心虽然也知道自己的言语有伤厚道,但是您和熟悉的朋友言谈时,经常不自觉地讽刺、嘲笑别人,并且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您的舌头像一把锋利的斧头一样,不知伤害了多少人的心,并且使鬼神震怒,您的言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造下了不计其数的恶业,但是您还以‘言语直爽、不会转弯’为借口,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的脸面。您能欺骗智慧不高的人,但是能欺骗天地鬼神吗?” “至于‘戒邪淫’这一条善规,您虽然没有邪淫的行为,但是每当遇到人家美貌女子,就一遍一遍情不自禁地注视,淫心动荡不能去除,幸亏没有机会接近!否则,如果有机会接近,您反省反省,自己是否能真正做到坐怀不乱?而在您给天帝的奏文中却说‘终身没有邪淫的事情,天地鬼神可鉴’,真是虚伪极了!” “您发誓要恪守的善规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没有发誓的方面呢?您连年所焚烧的奏文,都已经被转到天帝那里。天帝命令日游神专门察看并记录您的善恶,发现您几年都没有一个实在的善行可以记录,可是却在您独处的时候,察看到贪婪的念头、淫欲的念头、嫉妒的念头、气量狭小急躁的念头、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的念头、追悔过去奢望未来的念头、恩怨是非报复别人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充满了您的心胸,难以计算。这些种种恶念,常常聚集在您的心头,形成了顽固的习气,日游神记录了很多您的这些恶念,所以上天给予您的惩罚越来越多,您逃避即将到来的灾祸都来不及,还指望求什么福呢?” 俞先生听了这一番话,惊恐战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说:“您既然知道这些人所不知的事情,一定是神仙高人,恳请您救度我!” 张先生说:“您读了不少圣贤书,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知道以求善为乐。当您听到一句善言时,也感到很激动;见到一件善事,也非常鼓舞欢欣。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行持善法的信心还不深,所以奉行善法的习惯就不稳固。因此,您这一生所做的善行,都是敷衍、懈怠而为,哪有一件是发自您内在真切的善心呢?而且您满腔的恶念起伏不断,自己不知道,还想通过抱怨上天不公得到好的报应,挽回自己的命运,这就好像在地上种满了荆棘的种子,还愚痴地指望收获庄稼,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您从今以后,凡是内心生起贪念、淫欲念、虚伪念、愤怒念等一切妄想杂念,要下狠心,具大力量,将这些恶念毫不留情地一起呵斥摒除,务必使内心的恶念消失得干干净净。凡生起一个念头,务必使之向善。对于那些自己有能力做的善事,要不图报、不求名,不论大小难易,要实实在在,认真耐心地去做。对于那些超过自己能力的善事,也要勤勤恳恳,尽量使这件善事圆满。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远心,切不可懈怠,切不可自欺,这样久久坚持,自然有难以预料的好报。” “你们家供养我很虔诚,供品也很干净,我特地以此来感谢您,您赶快好好勉励行善,可扭转您目前不幸的遭遇。” 说完这番话,这位张先生就向俞先生家的厨房走去,俞先生立刻起身跟随,到了灶下,这位“张先生”忽然就消失了,俞先生这才知道原来这位所谓的“张先生”就是灶神。于是,一家赶紧焚香拜谢灶神。 第二天大年初一,俞先生礼拜祷告天地,发誓痛改前非,切实行持善事,并给自己另外起了一个“号”叫“净意道人”,以此来提醒自己,发誓去除自己内心的种种恶念妄想。 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杂念纷飞,不是犹豫不决,就是懈怠懒惰,内心总是飘忽不定,依旧时善时恶。于是,俞先生就在家里所供奉的观音菩萨面前,真诚猛厉地磕头忏悔,以致头上都磕出了血,同时恭敬虔诚地发誓:“愿我内心的善念真切,没有一丝恶念夹杂,行善的决心和力量越来越坚固增长,倘若有丝毫自我懈怠,就让菩萨惩罚我永远堕在地狱里面受苦。”每天清晨,虔诚地念诵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圣号一百声,祈祷大悲观音菩萨加持。 从此以后,俞先生在任何时候,每说一句话,每有一个行为,每起一个念头,都好像鬼神正在自己身边监视着自己一样,不敢有丝毫欺骗和放肆。凡是一切有利于人、有利于其他动物的事情,不论事情的大小,自己是忙还是闲,别人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够不够,都满怀喜悦地去做,直到做好之后为止。遇到不同的情况和对境,就用不同的方法,广泛地做种种善事,暗暗培植福报。并且以“诚实守本分、勤奋好学、谦虚、忍辱、相信因果”的道理教化引导自己所遇到的人,诲人不倦,无有懈怠。 每月月底,就将自己一月来的所作所为,写成书面汇报,焚烧祷告灶神。这样,俞先生行善达到熟练的程度后,心里每起一个念头都是善念,不起念头的时候,心里很安静,心被训练到了“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的境界。 这样行持了三年,俞先生刚好五十岁。这一年是万历二年,该年江西省的乡试由江西出生的张宰相担任主考官。考试结束后,张宰相想在同乡当中,为儿子物色一个品学兼优的老师。大家交口推荐俞先生,于是张宰相就聘请俞先生到京城教导自己的儿子,俞先生携全家一起进京。和俞先生接触后,张宰相非常敬佩俞先生的品德和学问,就将他推荐到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去学习深造。万历四年,俞先生参加京城里对国子监监生举行的乡试,终于考取了举人。第二年又考中了进士。 一天,俞先生拜见大内太监杨先生,杨先生让五个儿子出来参见俞先生,这五个儿子都是杨先生在各处找来认养的干儿子,以便晚年有人照应和安养。其中一个小孩,十六岁,俞先生看他很面熟,询问他的籍贯,说是江西人,小时候玩耍的时候,误入了别人的运粮船只,被运到远方,因此和家人走失,还依稀记得自己的姓氏和出生地的地名。俞先生非常惊讶,叫他脱掉左脚的鞋子,看到他脚底有两个痣。俞先生失声大叫道:“你是我的儿子!”杨先生对这件事情也感到稀奇,当即就送还此儿,随俞先生回住处。俞先生急忙回家将此事告诉夫人,夫人抱着儿子大哭,血和泪从眼中一起流出。儿子看到母亲如此伤心,也伤心痛哭,并抱着母亲的头为母亲舔眼睛,母亲的眼睛竟然奇迹般地复明了。 俞先生悲喜交加,虽然可以做官,但他自己不愿意做官,于是拜辞张宰相回老家。张宰相因为敬慕他的品德,给予了丰厚的报酬和馈赠后让他回家。 俞先生居住在乡里,行善更加精进。他的儿子娶了媳妇,连生了七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并且知书达理。俞先生亲自将自己遇到灶神并切实行善改过并改变命运的事情记录了下来,以教导子孙。俞先生一直身体健康,享年八十八岁。人们都认为这些都是他切实行善所得的好报。 同乡后生罗祯记录。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
- 【上一篇】: 明如居士:是道则进,非道则退_太上感应篇
- 【下一篇】: 明如居士:鬼神鉴察人之善恶的公案_太上感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