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积德累功,慈心于物_太上感应篇 - 护生园感应 - 放生_护生_护生园_放生仪轨_放生功德_放生护生问答_关爱生命-护国龙王寺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 调用不更新 > 护生园感应 >
明如居士:积德累功,慈心于物_太上感应篇
出处: 录入:常赞 上传时间:2015-06-06 09:30:12 点击次数:

 

 明如居士:积德累功,慈心于物_太上感应篇


 

 

     
 

 

 

如何衡量我们学习并奉行因果律所取得的成绩呢?《太上感应篇》中说,从断恶的角度来说,看看自己内心是否达到了“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的境界;从行善的角度来说,要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的境界。

什么是“积德累功”呢?《感应篇汇编》中说:“存诸心,曰德;见诸事,曰功。”也就是说,存在于一个人内心的能够利益他人的素质或秉性,称为“德”;内在的德通过事情显发出来,真实地利益了他人,就叫作“功”。例如,一个人内在有勤奋的秉性,这就是“德”;因为有勤奋的秉性,所以每做一件别人交代的事情,都能提前或按时完成,让人很放心,这就是“功”。对于内在能利益他人的秉性与素质要去由少至多地培养,这叫“积德”;对于利益他人的事情要一件一件地不断地去行持,这叫“累功”。所以,“积德累功”是指一方面不断在内心培养各种利他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一方面不断地去行持利他之事。

怎样才能“积德累功”呢?由“信愿行”的次第而趋入。所谓“信”,就是内心深信因果,对“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律深信不疑;所谓“愿”,就是下定决心,发愿要去积德累功;所谓“行”,就是在“信愿”的摄持下,去行持积德累功之事。

对于积德累功之事,要像农夫盼望收成、商人追逐盈利一样,内心有一种迫切感、责任感,要勇猛精进,毫不松懈,不知疲倦,永不停息,不要因为吝啬财物而中止,不要因为害怕他人讥笑而犹豫,不要因为贪图安逸而不勤勉,不要因为私心杂念而不果断,不要因为害怕担责任而半途而废,不要因为有了一定成绩而自满,不要因为好高骛远而不务实,不要因事关重大而畏难,不要因为善事微小而不屑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复杂繁琐而推诿拖延,不要因为顾及虚名而不救落难之人,不要热衷于大张旗鼓而忘了低调行事,不要只是口头说大话而实际做不到,也不要只注重行动而忘了言语的作用,不要因志在长久行善而忽略眼前的小善,不要虎头蛇尾而开始精进末了懈怠,不要因对方是亲人或仇人就不去利益,不要因目光短浅、墨守成规而错失利益众生的良机,要不间断、不鲁莽、不希求他人的回报与感恩、不希望得到名声,总之,一切能够利益众生的善事,都应当欢喜行持,竭尽自己的能力尽量使之圆满。这样去行持利益众生之事,就叫做积德累功。

什么是“慈心于物”呢?慈,是“给予安乐”之意;物,是指动物。“慈心于物”是指对一切含灵众生都要心存予乐拔苦之心,正如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偈所说:“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于诸众生远离爱恶亲疏平等饶益。”此利益众生之心要形成条件反射,不假思维,任运而有。

需要注意的是,“慈心于物”中,虽然只有“慈”字,但实际上是以“慈”字来代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心,是指给予众生安乐的心;悲心,是指拔除众生痛苦的心;喜心,是指众生得到无苦之乐时内心喜悦、远离嫉妒;舍心,是指对众生平等饶益的心。由于这四种心是对无量无边的众生生起,并且所得的功德与善报也无量无边故,所以称为“四无量心”。

“积德累功”与“慈心于物”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诠释善心。“积德累功”诠释的是善心的外在表现,“慈心于物”诠释的是善心的内在本质;也可以说,“积德累功”是一个培养与积累善心的过程,“慈心于物”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因为通过事相,我们最终要圆满的是自心。如《入行论·正知正念品》中说:“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在这段偈颂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的目的,唯一是使得自己内在的善心圆满。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这八个字是对善心的最好诠释,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善人,判断一个念头是不是善念,唯一是从能否利益他人去判断。“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是整个佛教的精华,也是修心的关要,因此,要用心地去理解与体悟。

下面说说,四无量心中的“慈无量心”的功德,以引发大家对修习慈心的重视。

《三摩地王经》说:“同时在无量无边的世界中,用不计其数的供养物,持续不断地供养一切贤圣,也比不上慈心功德之一分。”所以,大家应该认真体验一下,供养的处所、供物、时间、对境如此广大殊胜,但由此产生的极大福德,却不如修慈心福德的一分。这充分说明,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慈心是如何地伟大、可贵,而且功德不可思议。

《曼殊室利庄严佛土经》说:“在东北方有一尊大自在王佛,佛所教化的世界名叫千庄严,在那里的有情都具有如比丘入灭尽定般的大安乐。假如有人在此世界持续万亿年修持清净梵行,而另一个人只是在一弹指顷的短暂时间中,缘一切有情生起慈心,后者福德远远超胜前者,何况日夜安住于慈心呢?”

《十方广大解脱经》说:“谁于诸世界,乃至一劫间,护持清净戒,不如一刹那,修持慈心胜。”也就是在宇宙成住坏空的一劫那么漫长的时间内护持清净戒律的功德,还不如一刹那修习慈心的功德来得殊胜。

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说:“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然不及须臾,修慈福一分。”煮三百罐饮食,内有各种佳肴,如是一日布施三次,持续很长时间,其福德却不如片刻修习慈心福德之一分。

《大悲经》中,佛说安住慈心者,能得到十一种利益:一、睡眠安稳,醒时欢喜;二、不见恶梦;三、人与非人喜爱;四、诸天拥护;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伤;七、火不能烧;八、水不能淹;九、得好衣、饮食、床座、卧具、汤药;十、得上人法;十一、身坏命终,得生梵天。

智圆法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中说:“慈心是净水珠,可以净化心灵,遣除嗔恨、怨恼、嫉妒等污浊。慈心是安乐源,能源源不断出生上妙喜乐。慈心是无能胜,水不能淹、火不能烧、毒不能害、怨敌不能害。慈心是阳光,能融化自私的坚冰,给世间带来温暖。慈心是明灯,能破无明长夜,照亮生生世世的道路。慈心是妙手,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资具;慈心是宽广的胸怀,能怀抱一切。慈心是大地,能孕育一切、生长一切。慈心是功德藏,发起一刹那慈心,就有无量功德。以慈心三昧之力,毒药可化为甘露,刀杖能变成鲜花;向刀山,刀山必折;向火海,火海必灭;观世音普门究竟的无畏神力,也不离现前一念慈心。慈法是救劫浊之良药、解冤业之神咒,是实现和平、安宁的最佳妙法。一家行慈,一家幸福;一国行慈,一国太平;人人行慈,浊世顿成净土。慈心具有净化相续、产生喜乐、增上功德、消除业障、创造和平、实现净土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应将慈心视为如意宝,让它在心相续中真实生起。”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