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照顾瘫痪母亲19年3岁开始给妈妈端饭】 - 众生报恩 - 放生_护生_护生园_放生仪轨_放生功德_放生护生问答_关爱生命-护国龙王寺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 调用不更新 > 众生报恩 >
【儿子照顾瘫痪母亲19年3岁开始给妈妈端饭】
出处: 录入:常赞 上传时间:2015-01-31 14:48:26 点击次数:

 【儿子照顾瘫痪母亲19年3岁开始给妈妈端饭】(图)(转载)


 

 


照顾母亲


 

 


只要天气好,程志能就要把母亲抱到室外吸新鲜空气。


 

 

 


▲中午休息时间,程志能推着母亲到室外散心。




演绎人间大爱孝心感天动地 

19年生死守望“木头妈妈”
 

    22年前,一位类风湿全身瘫痪的母亲,冒死剖腹产下了孩子;22年后,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他将瘫痪的母亲带在身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昨日,记者在白沙洲大市场附近一处窝棚里,见证了这个80后青年感天动地的孝心壮举。 

“木头妈妈”生死孕育双胞胎 

    张忘香1962年出生于新洲区大埠镇中堂湖渔场,由于家里很穷,兄妹5人从小就睡在家里铺满稻草的地面。久而久之,他们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家里没有钱治病,以张忘香的病情最严重,不到25岁,她全身基本上都瘫痪了。 

    1987年,25岁的张忘香嫁到了同样贫穷的同村程家,程家兄弟6人靠养鱼为生,娶个媳妇都很难。1987年,张忘香奇迹般地怀孕了,可是,她除了能用嘴巴说话和思维能活动外,全身每一个部位几乎都不能动,每个关节都僵硬变形,与一个木头人无异。有人告诉她,像这样的身体状况,胎儿不可能正常发育,也根本不可能正常分娩,生产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劝她将孩子做掉;但张忘香坚决不肯。 

    生命的奇迹真的出现了。1988年4月21日,张忘香在医院里通过剖腹产生下了一个孩子,5分钟后,医生又从腹中取出了另外一个小男孩,还是个双胞胎。早出生5分钟的取名程志能,晚出生的取名程志强。 

    由于全身瘫痪,张忘香无法给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也没有抚养过兄弟俩一天,他们由父亲靠养鱼拉扯长大。 

    从小兄弟俩就耳濡目染爸爸细心周到地照顾妈妈,不管每天养鱼多累多忙,爸爸回家都要给妈妈做饭、喂饭、梳头、洗脸、抱妈妈上厕所。妈妈一不小心会将大小便拉到床上,所以爸爸从来没有停止过洗床单和洗衣服,但是爸爸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程志能会走路的时候,就学着爸爸帮妈妈拿东西,3岁时,他已经能为妈妈端饭、倒尿桶了。6岁,小志能和小志强开始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兄弟俩都抢着给妈妈喂饭、洗澡。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小志能知道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我要照顾妈妈,弟弟比我聪明,让他继续上学吧。”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就这样,10岁的志能便辍学在家帮爸爸喂鱼、学做家务、给妈妈洗澡、洗衣服。 

    那个时候,每天爸爸卖鱼回家,总能看到个子小小的志能踮着脚尖站在小板凳上扒着锅台做饭,小脸被熏成“小花猫”,然后,就一口一口细心地给妈妈盛饭、喂饭,那神情就象一个小大人。 

嫩肩扛起如山重担 

    张忘香生下程志能兄弟俩的第二年,因为既要照顾没有奶水的志能志强兄弟俩,又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媳妇,程志能的奶奶操劳过度辞世。 

    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常年照顾瘫痪的妻子,又要拉扯兄弟俩,加上生活不规律,爸爸终于病倒了,医生诊断为食道癌。这一年,志能只有11岁。随后,比他多读了一年书的弟弟也被迫辍学。 

    “志能,从小你照顾妈妈细心些,以后爸爸不在了,你要像个男人照顾好妈妈。”2003年,爸爸拉着志能兄弟俩的手,说完这句话后就咽了最后一口气。这一年,小志能还没满14岁。 

    妈妈被姥姥接回了娘家。但父亲的这句话,时刻在小志能耳边回响。志能确实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担负起养家的重任。他在印刷厂当过学徒,做过服务员、电工,做过汽水。但他从不学做手艺活,他说:“做手艺活工作时间太固定,就没时间照顾妈妈了。” 

    4年里,他平均每个月只拿100元左右的生活费。但他都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而是把钱全部交给姥姥,给妈妈买好吃的养身体,为妈妈治病——他希望奇迹发生在妈妈身上,他做梦都想妈妈能站立起来。 

母子从此相依为命 

    2007年,饱受操劳的姥姥也因病去世,这也是为了照顾妈妈操劳去世的第三个亲人了。程志能将妈妈托付给舅舅和小姨,准备远离武汉打工赚更多的钱为妈妈治病。 

    拿着火车票等火车时,想到这一去就是一年,妈妈怎么办?志能越想心里越不踏实,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这么久,似乎总觉得有个人在揪着他的心。火车进站了,他突然扔掉火车票,发疯似地往舅舅家赶:果然,妈妈不吃不喝,默默流泪,屎尿都拉到床上,弄得舅舅家恶臭熏天,程志能抱着妈妈,为她一点点揩净身上的秽物:“妈妈,我再也不离开您了,日子再难,死都要死在一起!” 

    19岁的程志能决定要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不能再连累为数不多的亲人了,“妈妈,咱们回家吧”,程志能背着妈妈回到积满灰尘的破旧老屋,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后,为妈妈支起了一张床,给妈妈亲手做了一顿饭菜。他一边一点点喂给妈妈吃,一边跟妈妈商量说,“妈妈,我给您请了一个保姆,我就在武汉打工,离你不远,每周还可以回来照顾您”。 

“妈妈,我为你生,你为我活” 

    2008年,程志能应聘到白沙洲大市场做保安,弟弟也在汉口某银行做保安。一个月之后,他和弟弟打工挣来了1800元,正准备回家交到妈妈手上的时候,接到了乡亲的电话,说保姆走了,妈妈已经有好几天没吃饭了,要他赶紧回家。 

    程志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家。刚走到家门口,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母亲斜靠在床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瘦得全身只剩下皮包骨头,床上也被母亲拉的屎尿弄得一片狼藉。一问才知道,妈妈已经是第四天没有进食了,保姆嫌700元工资太少而工作太累,要妈妈加钱,妈妈不舍得,那保姆扔下她就走了。 

    志能心疼地把妈妈抱在怀里,从此,他决定亲自照顾妈妈。 

    2009年9月10日,程志能在白沙洲大市场附近青菱村租了一间村民搭建的小窝棚,买了一张旧钢管床、旧桌子。找了辆车,把妈妈带回了“新家”。 

    志能非常在乎自己1000多元月薪的保安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份高薪,因此,他十分担心因带着瘫母上班影响工作而遭到解雇。为了志能安心地工作,妈妈坚持每天只吃一餐饭。2009年的冬天很冷,张忘香整日独自一人躺在出租屋内,一秒一秒地数着时间,盼着儿子晚上给自己带回来一个馒头,喂自己喝上一口水。 

    日子久了,程志能发现妈妈每天只吃一餐,身体每况愈下。于是,每到中午,他偷偷跟和他关系好的班长请半小时假,回家给妈妈送饭喂饭,并再三叮嘱班长给自己保密。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每晚不忘给妈妈端尿,程志能干脆从里屋搬了出来和妈妈挤在一张小床上,他总是尽量蜷缩着身子,给妈妈让出大部分空间。天气冷,简陋的窝棚不能避寒,程志能会抱着妈妈,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她。 

    常年卧床,张忘香的背部、臀部长满了褥疮。看到儿子打工的一点点血汗钱都用在了治病上,妈妈拔掉针管想放弃治疗,志能握着她的手说:“妈妈,我是你的儿子,我为你生,你为我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您好好活下去。” 

“我只想回家能有个人叫声妈” 

    在乡亲们带领下,记者沿着大市场内青菱村一条由碎砖头铺成的不足两尺的崎岖小路,向内走50米,找到了程志能的“家”。 

    这是一间不足15平米的“窝棚”,一张小钢管床占去了房间大部分空间,程志能的母亲张忘香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紧靠着小钢管床的是一块木板,隔出了一间不足4平米的小里屋,里面摆放了一把旧轮椅和些许杂物,门口挂满了洗干净的床单、衣服。程志能将母亲轻轻扶起靠在床头,往母亲的背部垫了一床棉被,又拿来一张小塑料板凳放在母亲脚下做支撑。 

    程志能的母亲面色红润,双眼有神,但是全身僵直。她的双手和双腿严重扭曲变形,双臂收紧合抱在胸前,双腿扭曲靠小板凳支撑着身体,腰和后背都僵直的靠在棉被上。合抱在胸前的双臂内插了一支“痒痒挠”。张忘香告诉记者,为了不让自己的后背蜷曲,怕躺久了不舒服,儿子特意想出了在自己胸前插一支痒痒挠来固定上半身的“妙招”。 

    程志能将妈妈从床上抱起来轻轻地放在轮椅上时,就象是抱起了一根直挺挺的“木头”,而一旦失去依靠,妈妈就会象一根木桩似地倒下去。 

    程志能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洗脸梳头,从食堂买回早餐喂饱妈妈后,就开始一天长达12小时的工作。午饭时间一到,他就跟班长请半小时假回家,给妈妈送午餐。 

    程志能始终腼腆地站在一旁,面孔还带有一丝稚气的他言语很短,他再三地对记者说,“我是妈妈生下的儿子,我只想回家能有个人叫一声妈!” 

乡亲、同事为他感动流泪 

    青菱村的街坊们听说有记者采访程志能,老老少少的村民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称赞程志能是好儿子,好青年。程志能的房东张大青说:“每次看到程志能服侍他妈妈时,我就特别感动,现在80后的孩子,很少能做到程志能这样,孩子又这么懂事,太苦了。” 

    村民韩秀珍说,有一次她看到程志能给妈妈洗澡,就问他:“你妈妈是个女的,你个大男子汉给她洗澡觉得害羞吗?”程志能说:“她是妈妈,害羞肯定有,但是现在我差不多已经习惯了。”韩秀珍说着说着,自己倒感动得抹起了眼泪。 

    一位姓陈的村民说:程志能的孪生弟弟程志强也很孝顺,在汉口打工,每月只有700元,不管路再远,只要有时间,他也会过来回家帮助照顾妈妈。程志能却不想连累弟弟。他总说妈妈由他一个人照顾就好,弟弟还要娶媳妇的,而他只比弟弟大五分钟。 

    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保安队大队长刘天军介绍说:程志能是个认真负责的员工,他把瘫痪的妈妈带在身边,却从未和领导说起。直到今年春节一名同事到他家玩,大家才得知;公司老总带着同事们来到这个窝棚时,大家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目前,公司为程志能安排了适合他的工作时间,还为他加了工资,并组织了募捐。 

    读到程志能从小到大悉心照顾瘫痪母亲的故事,真实生活中的悲情与艰苦迎面扑来。他们一家的遭遇,早已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能一笔带过的。无所依凭的个体,如何承载这么令人窒息的压力与绝望?程志能用他对母亲19年的深情,无言地作出了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有“ 人生五伦孝当先,自古孝为百行缘 ”的传统训导,也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实慨叹。正因为经历重重磨难,程志能的孝行才显得如此惊心动魄。他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温暖与坚忍,才如此清晰而准确地击中了我们的神经。诚然,未必尽孝非得如此苦情,但谁能说对一个人毅力、决心与勇气的考验,在生活中不是无处不在的呢?程志能一生下来就面对着属于自己的考验,他没有退缩回避。他乐观坚定地接受了生命的“礼物”,以朴素的赤子之心,把自己和母亲的命运连在一起,相守相携,一直走到今天。 

    今天更多人认识了程志能和他的一家,更多人被触动;相信也会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为这对生命相携的母子平添扶助。除了天生亲情之外,程志能或许也告诉我们,孝心可贵还源自对生活更美好的热望,源自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生命动力。
 

    祝愿这股力量在人间生生不息。
 

 



二. 感言心声:

    诸位看官,有何观感? 

    我相信很多人会说到两个词汇——“ 催人泪下”和“ 感人至深”。 

    我开诚布公地说,用着两个词汇,都难以表述出那份持久激荡在心中的感动,我想到了一个词汇——“ 震撼心灵!”。关于仁孝感恩的事例,我看了相当多的,迄今为止,这是最能震撼我心灵的一个事例。 

    因为,其中有四个情节片段连连让我深受感动,细细品读,娓娓道来: 

第一个感动: 

    程志能兄弟的父亲任劳任怨精心照料“木头”妻子,十几年如一日,直至病逝, 他的这份深沉的爱,平凡却又显得的高贵!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我!! 

    想想现在的某些年轻人,在爱情蜜月期的豪言壮语和山盟海誓却经不起一场磨难的考验,以致劳燕分飞各奔东西。 

第二个感动: 

    命运多舛的悲情女人张忘香,不幸中遇上好运,瘫痪躯体奇迹怀孕,并且是双胞胎,她的内心是高兴的,一则她可以帮程家续香火,以此回报承蒙程家不嫌弃之恩,二则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渴望做母亲,尽管她的身体是残弱虚瘦的,但是她的意志是钢铁般的坚强,就算以她的生命作为代价,她也绝不会放弃!最终,她和她的家人战胜了重重困难,换来了新的希望——两个小生命的诞生! 奇迹源于殷切母爱,这份殷切母爱感动了我!! 

第三个感动: 

    瘫痪母亲对程家双胞胎兄弟,只有育恩,没有养恩,但是程家兄弟俩对待母亲的那份关爱、那份孝心,可谓之“至情至性,大爱无疆!”从三岁开始,持续十九年,甚至更长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年半载的照顾,我相信有相当多为人子女能够做得到,但是时间倘若长达十几年之久,那就廖如星辰了,君不闻“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要做到无微不至无怨无悔,不怕苦不嫌脏,贴心关爱,情暖老人,那少之更少! 程家兄弟的那份超凡脱俗的“仁孝善举”感动了我!! 

第四个感动: 

    瘫痪母亲不想让儿子程志能因为分心照顾她,从而影响到工作,甚至被炒鱿鱼,她决意一天只吃一餐饭(馒头加开水),这样就不会排泄出更多的屎尿,又能节省钱,还可以不给儿子增加麻烦(如喂午饭)。当儿子花钱为母亲治疗褥疮时,她心疼花掉儿子的血汗钱,宁愿选择拔掉针管,放弃治疗! 
这位瘫痪母亲的“做法”,源于天底下共同的母爱——【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愿子女受累】,她的这份淳朴的母爱感动了我!! 



 

    我想起了曾署名发表在论坛上的两篇有关“仁义孝道”的博文—— 【赋诗颂扬:江苏十二岁少年捐骨髓救母亲】和 【赋诗喟叹:初中女生带重病父亲上学,不吃午餐省钱治病】

    这两个新闻故事都很感人的!其实中国的“孝顺子女”还是挺多的! 

    但是,中国的忤逆子女也不少! 

    例如,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 【八旬老太被饿死家中3个儿子被判处2年到3年】 

    (核心提示:2009年4月9日,北京通州80岁老太太被发现饿死在家中,据悉她有5个儿子。老人的3个儿子因涉嫌遗弃罪被公诉,被判处2年到3年。),但凡有良知的人看了,都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大逆不道呀!多子不见得就多福! 

    这三个“饿死”母亲的儿子,跟上文的程志能兄弟一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两位母亲也没法相比,八旬老太是悲哀的!含辛茹苦一辈子拉扯大5个儿子,结果被活活饿死了!大孝子程志能的瘫痪母亲张忘香,她是不幸的却又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两个至情至性的孝子,有子如此,夫复何求?此生无憾! 

 

 


关爱生命,关注护生园(护国龙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