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法语 | French
罗汉斋:佛门清香尘世快乐
上传时间:2016-07-08 10:54:14 点击次数: 次
“罗汉斋”从宋代广州的“饭僧设供”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广州人餐桌上一道普通的素菜,既带着佛门的清香,也带着尘世的快乐。
佛家注重修行,其实吃得还是相当简朴,曾与广州一位高僧出游,因为要搭乘渡船,耽误了午饭时间,我们都是在到岸后才吃午餐,而那位僧人严守“过午不食”的规矩,就不再吃午饭了,可见他们的清简。
罗汉斋是素菜的一个代表,素菜取材自斋菜,由斋菜到素菜,形式变化不大,但意义就这样悄悄地转变着。
佛教的精神渗透在俗世中,有时候就是有这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前世今生
罗汉斋表现出的“随缘”精神
有资料称,罗汉斋大致源于礼佛之风兴盛的唐朝,没有得到证实。
“罗汉斋”是“寺院菜”的代表菜式,并非广州特有。据说淮扬菜系中也有“罗汉斋”,北京菜系有“罗汉全席”,湖北菜系也有“罗汉全斋”。据素食馆的师傅介绍,各地的罗汉斋,都是以“三菇六耳”作为原料,区别应该不大。
罗汉斋一般用料在十种左右,如多达十八种,则称“十八罗汉斋”。广州是以“十八罗汉斋”著称的,意即十八罗汉,一个不少,以示隆重之意。历代人士在佛门设素席时,无不备办此菜。
但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天的罗汉斋,已经成为素菜中相当普通的一道,“罗汉全斋”在技术上不难办到,但成本较高,一般素菜馆就不做“罗汉全斋”了,普通的罗汉斋用料也不会超过十种。
罗汉是对僧人的尊称,“罗汉斋”在普通市民心目中,并没有一定之规,成为表达敬佛之心的素菜的一个总称。
普通家庭将菇类、菌类素菜混在一起煮,原料未必有十种,也称作罗汉斋,一些荤菜馆,也会做“罗汉斋”这道菜,配料已经各有不同。
南宋的《萍洲可谈》记载:“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广州“罗汉斋”的最早记载,但至少可以说明,罗汉斋原来应该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著名的广东素菜“鼎湖上素”又称“鼎湖罗汉斋”,可见,“罗汉斋”应该是对菇类、菌类混杂的菜式的一个通称。所以民间对这道菜的理解,还是相当准确的,这种“随缘”的态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 【上一篇】:夏天吃素要注意些什么?
- 【下一篇】:让科学告诉你素食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