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
|
把福报吃完了(圣严法师开示) 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服脱了,坐在草丛里喂蚊子,藉此来培植福报。 老僧死后,由于他修苦行的福报,转生做了国王。这位国王嗜吃鸭舌,每餐必来一碗。 有天,一位僧人求见国王,问他想不想看一件秘密?国王当然想看,僧人便运用神通让国王看到他的前生,他这才知道自己前生是位出家人,以及自己喂蚊子的情形,而那些蚊子大部份都变成他碗里的鸭子。 这位僧人对国王说:“大王啊,报恩的鸭子所剩不多了,等吃完时,你的福报享尽,也当准备后事了!” 国王一听十分害怕,从此再也不敢吃鸭舌了。 这位国王起先是培福的,到最后他把福报通通都享受掉了!因此我们在培福之时要知惜福,惜福才有福,培福便能够增福。 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达真堪布开示
在家务中修福报 有的人虽然不愿意干家务,但是不干不行,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挺难过。这是前世欠的,现在你正在还。还有的人挺得意似的,“我不用干”!这是在消耗福报,在欠债啊!欠债的时候好欠,还债的时候不好还,你要增倍的还啊! 我们是相信因果的,因果不会有浪费,不会有差错的。他干活的时候心里不舒服,但是不干不行,这是他前世欠你的,正在还你;他还的同时,你也正在欠他。轮回有很多种,大轮回,小轮回,这也是一种轮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们积累的这些债啊,业障啊,如果是个物质,有个形状的话,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互相欠的,互相造的业,都是成倍的增加。因果不可思议啊!那怎么办?我们要付出,但是别求回报。多干点!你一转,他也能转,相互都是真心的,都快快乐乐的,这不是欠,这是修。互相都不欠,缘就了了,慢慢就不受因果了。你从心里不转这个念的话,他也转不了,这样的话互相欠啊还啊,业障又增倍了。 我们应该用真心去感化他。有的人问,“我也发心了,也发愿了,但是没有用,感化不了他!”因为你发心不清净,不是真心。如果你是真心,你心里没有丝毫的要求,不求回报,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念,你就成为菩萨了。菩萨不可能感化不了他,你一定能把他感动,这样他也会从心里服你,自然而然就会随你,这些逆缘都变成顺缘了。然后你们互相帮助,母子也好,夫妻也好,这样的关系就都是清净的关系,只有帮助没有伤害,互相都能让对方解脱,而不是轮回。 如何增广福报(星云法师开示) 一、少贪多舍:舍就是一种布施、结缘,缘结得越多,就像播了种,必有收成。所以少贪多舍,必能增广福报。 二、少聚多散:不要积聚财富,因为财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灾、火灾、贪官污吏、盗贼及不肖子孙,财富转眼成空。钱要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要多布施、多结缘。 三、少执多放:人不要太执着,执着于一点往往失去全部。要把眼光放大、放远、放开,要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四、少傲多谦:做人要谦虚,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太自满、太傲慢,让人看不起,谦虚的人才会受尊敬。 五、少私多公: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因此不要处处只为自己着想。要常常想到别人,想到大众,能够少私多公,才能融入大众,才能扩大小我。 六、少忧多喜:人生苦短,不要让生命充塞太多的忧郁、伤感。要把欢乐、喜悦常驻心头,并且影响他人。 七、少爱多慈:爱是有染污性的,是自私的,是不究竟的,唯有把爱升华为慈悲,才能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才能对人有所助益,所以我们要少爱多慈。 八、少色多德:不要把生命浪费在爱情、美色的追求上,因为爱情、美色会随着时间迁流而产生变化。我们应该在道德、修养上用功,这才是永恒不灭的。 九、少自多他: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想到自己以外还有他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同学、朋友、同胞及一切众生。 十、少拒多容:泰山不辞土壤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够少拒多容,才会增加福报。 如何增广福报: 一、少贪多舍。
净空法师谈福报 2 我们一定要懂得,财物各有其主,不义之财决定不可得,得到之后一定有灾难,决定没有好处。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状况不一样,有些人富有,有些人清贫。贫富状况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报。财富这个报从哪里来的?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是过去生中种的因不一样。 3 佛告诉我们,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报。他为什么有这么多财富?过去生中财布施的多,他这一生就得多财,是这么一个原因。财富有些人得来很轻松,有些人是很辛苦地经营才得到,这个与布施修因有关系。 4 有些人布施很痛快、很欢喜,他得报就很自在,就不费力气;有些人布施很困难,看到人布施,好像自己不布施不好意思,很勉强地拿出去,布施之后又后悔,他将来得的这个报,财富他能得到,他要很辛苦地去经营,很不容易才得到。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5 世间我们看到那些发大财的这些大企业家,都是好多生的修积,在一般经典上看,至少是十世。十世的修积,才能得这样的福报。 6 我们有福报,决定要给众生去享,不要自己去享受。自己不去享,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福报一味自己去享,几天就享完了。 7 这个事情跟世法没有两样,世间人储蓄很艰难,每个月赚一点钱,在里头提出一点储蓄,储蓄了几十年,才有一个可观的数目;如果拿去花天酒地,不到一个月就花光了;如果去赌博,恐怕几分钟就花光了,我们看得太多了。 8 实实在在,事实真相是这个样子,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惜福。释迦牟尼佛那是无量劫的修福,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给我们看的,佛修福、惜福、积福。我们明白了,看到了,应当要学习,知道凡事都有因果,离不开因果。
|
- 【上一篇】:达真堪布:佛修行,是为了健康长寿、平安发财,还是为了别的?
- 【下一篇】: 妙祥法师:愚痴者对正道和善行会感到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