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持戒忏悔 >  正文
持戒得升天
上传时间:2021-09-16 15:38:36   点击次数:
 

持戒得升天—一 海涛 辑

 
◎认识地居天之忉利天
 
1.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乃欲界六天的第二重天,属地居天,为「忉利天宫」所在,有七宝所成之城壁、栏楯、铃网各七重,天宫全城有千门,各有五百药叉日夜守护。
 
2.忉利天中天为黄金城,即;喜见城天或称善法堂天,是帝释天主居城,居城周围则由饮食、衣服、米谷、华鬘、工巧、戏女、众香等七市环绕,城外并有三十二天分布各方。即:住峰天、住山顶天……清净天等,合称三十三天。
 
3.持戒者生于天中,受天快乐。以有智故,命终退时,不堕恶道。以何等戒、有几种戒生于天中?以何相生?
 
一、不杀生戒,生四天王处;
 
二、不杀,不盗,生三十三天。
 
三、不杀,不盗,不行邪淫,生夜摩天;
 
四、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恶口、绮语,生兜率陀天。
 
五、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亦如是。
 
4.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受不杀戒,生四天处,身量色力,富命第一。
 
5.知业果报,观微细因生于天上。彼见思心,为胜戒因,上中下戒,生六欲天。心胜业胜,生于六天,以心胜故生处亦胜。
 
◎众生以何业故生三十三天?
 
第一天、住善法堂天:
 
一、帝释天王之所拥护。若人持于七种之戒,不缺戒,不穿戒,不隟戒,坚固持戒,不可讥嫌,布施修心,于福田中称时而施。(七戒:十善业中的身三业与口四业)
 
二、若施阿罗汉,若看病人,若父母,若阿那含,若斯陀含,若须陀洹,若起灭定,若道行人,行慈悲心,欢喜舍与,于怖畏者施其寿命。
 
持戒得升天—二 海涛 辑
 
三、是人命终,生善法殿,作释迦提婆,姓憍尸迦,名能天主。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以为眷属,恭敬、围繞、供养帝释。
 
四、以善业故生此天中,业尽则退。业果因缘而生此天,于此天必有退没,当自勉力以求安隐。
 
第二天、住峰天:
 
一、此众生教人持戒,乃至一日一夜,不杀众生,亦不偷盗,不犯王法,不行偷盗,乃至小罪亦不故犯,是人命终生于第二天。
 
二、住山峰天,其身光明,如意大小,神通自在,随意所念皆悉即得,得已不坏,无能夺者。
 
三、一切天众受自业乐,乃至爱善业本所持戒,不杀、不盗,善业既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四、若生人中,住于山谷,大富饶财,端正第一,园林欝茂,寒暑调适,以余业故。
 
第三天、住山顶天:
 
一、若众生持二种戒,见诸众生被缚幽闭,解之令脱;行于旷路,为饥所逼,不盗他人甘蔗、果菜;虽有势力,不夺他人浆水饮食;以其不杀放众生故,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山顶之处,受无量乐。
 
二、以善业故,其地诸天,种种河林,饮食香洁,从河而流,千万天众游戏娱乐,所服天衣,无有经纬,身具光明,无有骨肉,亦无津污,口意无惓。
 
三、常怀欢喜,行步庠序,歌舞戏笑,乃至爱善业尽,身口意业,清凉业尽,第一乐报,决定业尽。从天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四、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巨富饶财,乐修智慧,游戏歌舞,所生国土,多处高原,以余业故。
 
第四天、善见城天:
 
一、若有众生修行持戒,救于溺人,令脱水难,或将被戮,救赎令脱,或以自身投深水中,救彼溺人。
 
持戒得升天—三 海涛 辑
 
二、若有恶人,教令偷盗,不从他教,不行偷盗,乃至行于旷野,饥渴所逼,尚不盗人粮食、果食,尊敬于戒,于微细戒心生畏惧,不敢毁犯,是人命终,生善见城。
 
三、所住诸天,受于天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其本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四、若有善业,得生人中,常受安乐,多闻知见,常爱音乐,歌舞戏笑,爱于节会,多饶资生,不遭疫病,离于忧恼,以余业故。
 
第五天、钵私他天:
 
一、若见持戒人贫穷,乞索财物、饭食;见大贫人,分餐惠施,减妻、子分而施贫穷、盲冥、孤独、困病之人。
 
二、善信修集,见他犯奸,为官所执,从右门出,执事魁脍,欲断其命,怖畏目冥,救令得脱。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钵私他地。
 
三、彼诸天子,三众林中,一一游处,一一华池,种种鸟音,闻之悦乐,不知厌足。爱火所烧,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业所系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四、若生人中,妙色端正,生大种姓,功德具足,富乐自在,随心游戏,无病安隐,寿命长远,生值善世,或值中国,不生边地,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多饶财宝,为大商主,以余业故。
 
第六天、住俱咤天:
 
一、若有众生获执贼人,不加罚戮,不令苦恼,或他捉贼,令其得脱,以润益心,利益众生;
 
二、供养父母,奉施病药,随心所须,不盗父母所有资财,悦意软语,利益少言,常以香华供养、礼拜;
 
三、念佛功德,恭敬师长,礼拜问讯,和言软善;
 
四、见恶知识,而不亲近,不乐其行;
 
五、不善恶人、不正行人、世间所贱,不共同行,不与同住;
 
持戒得升天—四 海涛 辑
 
六、亲近宿老,遵奉祇敬;
 
七、受佛禁戒,智慧具足;
 
八、真心持戒,不恼坏他;
 
九、众人所爱,善言赞叹、软语;
 
十、供养奴婢僮客,不横加怖;
 
十一、饮食知足,不饮余食;
 
十二、不恼众生,不喜瞋恚;
 
十三、不与下贱屠儿、魁脍贩卖贸易,卖买赁直;
 
十四、不诳众生,不入酒肆,不为女人之所轻易,不坏威仪,进止庠序;
 
十五、言则奉行,不求他人好恶长短,心不怀恨,不说毁呰,亦不言讼;
 
十六、见他田植,不生嫉妒,租税依法,不欺王者;
 
十七、不盗他田溉灌之水,若昼若夜,不取他果。
 
十八、一切众恶,悉舍不为,或一一止,或复下止。
 
(1)云何下止?遍作诸业,是名下止。
 
(2)云何中止?作已忏悔,毁呰不作,是名中止。
 
(3)云何上止?不作遍业,不教他人,劝他令舍,不生随喜,舍离恶人中下之业。如是三人,得三种果,谓上、中、下。
 
十九、如是行善,舍恶业人,身坏命终,生俱咤天。既生天已,身无骨皮,离于污垢,受乐成就,不可称说。
 
二十、此天所受五欲之乐,上妙色、声、香、味、触等,乃至爱善业尽,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二十一、若生人间,第一安乐,不遭病苦,或居大洲,不畏怨敌,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常受安乐,以余业故。
 
第七天、杂殿天:
 
一、若有众生,见故塔寺,或恶国王、邪见大臣断僧田业,如是众生不畏王禁,施僧田物,向此恶王说佛功德,善言叹佛,是人命终,生杂殿处。生此天已,五乐音声,歌舞戏笑,受种种乐。
 
持戒得升天—五 海涛 辑
 
二、复有异业生于此天:不杀、不盗,于屠儿所以财赎命,自不作恶,不教他人。若有造恶,心不随喜。云何不盗?自为国主或为大臣,不枉税夺,亦教他人令其住戒,以此二业生杂殿处。其林纵广三千由旬,种种宫殿、天子游戏,故名杂殿。
 
三、杂心所起,作诸杂业,杂因集故,得种种报。以业因缘,于杂殿林受杂果报。因果相似,如种种子,得相似果。如其业力,随其所作,随其时节,随心杂生,如是作业,得如是报,如印印物。
 
四、天中乐果,非无因生,地狱苦报,亦复如是,非是我作他人受报。五、此杂殿林所住天子,所受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六、若生人中,成就快乐,庄严端正,从少至终,常爱杂色种种庄严,好种种语,众人所爱。若行出家,升师子座,为说法师,解种种语,闻之知足,以余业故。
 
第八天、住欢喜园天:
 
一、若有众生善心、深心;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不杀盗;若见杀者,劝令不杀,不教人作,见作不喜;若有所犯,寻即悔过,离恶知识。
 
二、云何不杀?见鸟杀害,救令放舍;自不作恶,设作即悔,受不杀戒;以财赎命,令其得脱;复教他人,令助欢喜。
 
三、云何不盗?王所勅令一切官人,取(放牧主、边戍主)牛羊等,是人护戒而不肯取,以是因缘,命终之后生欢喜天,三十三天欢喜之园。
 
四、复有听法,得闻法会,六斋之日,听法受法,一心听法,是法会主,命终之后,生于天中。一切施中,法施第一,以此因缘,命终生于三十三天欢喜之园。
 
五、若诸天子善业将尽,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持戒得升天—六 海涛 辑
 
六、若生人中,常受安乐,种种解了,端正第一,众人所爱,山林、河池可爱乐处而生其中,主大国土,富乐自在,以余业故。
 
第九天、光明天:
 
一、若人持戒,转教他人,自不作恶,不教他作,见作劝舍,自护禁戒,教人护戒,坚固不缺,悉令清净,不杀不盗。
 
二、云何不杀?若见有地多有众生,为持戒故,不自穿掘,不教人掘。若蝎,若蚁、虾蟆、黄鼬种种众生,知此众生所居之处,不自穿坏,教他不作,或受禁戒,或不受戒。若见为恶,教令忏悔。
 
三、云何不盗?若是他地,若陶师处,若复余人,乃至泥土,自不盗取,不教人取,令他住戒;见他盗者,不生随喜,劝令不作。
 
四、是持戒人命终之后,生光明天,心常欢喜,歌舞戏笑,游戏受乐,其身光明,常照天众,多有天人,园林游戏,第一持戒,生此天处,作善业人,受斯乐报。
 
五、如是天子以善业故,铃网之音演说偈颂,觉悟其心,令离放逸。
 
(1)有诸天子,久于先世持戒来者,闻是法已,少时持戒,不入放逸。
 
(2)若天持戒,不经多世则入放逸,不自觉知,虽闻法音,即入放逸,远离铃网觉悟之音。
 
(3)时天帝释告诸天众:「修行法者,生诸天中。阎浮提人,于劫初时,行十善道,或教他人,自勅身口,持七种戒,不缺不漏,坚固不谄,如是众生,命终生天。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常常提到的「七种戒」指的是四种口业、三种身业之戒,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杀、不盗、不邪淫。
 
(4)譬如皮囊,满中盛沙,不系其口,有大力人,泻之速出;劫初之时,生诸天中,亦复如是。(人行不善,缺漏不坚,行少善业,生天稀有难得)。
 
持戒得升天—七 海涛 辑
 
(5)譬如庵罗果欲熟之时,有大力人,摇动其树,其果少堕;生于天中,亦复如是。
 
(6)复于异时,行杂垢业,不持身戒,不持口戒,不坚不净,不常修习,是人命终,少生天中。
 
(7)譬如毗罗大树之果,其果未熟,少力之人,虽复摇之,不能令动,设得动之,果落甚少,若有熟者,其果则堕,若未熟者,则不堕落,如是劫初众生,多生天上,后世众生生天甚少,亦复如是,以其杂垢破禁戒故。
 
(8)汝等诸天莫行放逸!若行放逸,增益阿修罗,减损诸天众。今世众生多行非法,无有戒法,不持七种身、口之戒,诳惑他人,令生热恼,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顺法行,是人命终,堕于地狱。
 
(9)譬如皮囊,满中盛沙,不系其口,有大力人,泻之速出;今世众生行不善业,堕阿修罗,亦复如是。
 
六、汝当思惟,行于法行。若于今世、若未来世,守护正法,一切力中,法力最胜,余无及者。汝当思惟,忆念正法!」
 
七、此光明天,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八、若有善业,生于人中,常受安乐,或为国王,或为大臣,为无量人之所供养,乐行游戏,爱于节会,心常欢喜,颜色端正,饮食如意,常受安乐,他不能夺,床褥卧具,园林游观,奴婢充足,以余业故。
 
第十天、波利耶多树园天:
 
一、若人净信,以久舍物,若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以用布施。
 
二、复教他人不杀众生,乃至蜫蚁,不起杀心。若见有果为虫所食,为护其命,不食虫果。见人食者,劝令不食,自持禁戒。
 
三、复教他人云何不盗?于他所有,乃至不取根食、果食。若于林中,若于空地,自既不取,亦教他人。如是之人,自利利人,命终之后,生于波利耶多树园。
 
持戒得升天—八 海涛 辑
 
(1)波利耶多树,第一最胜,于此一树,能示阎浮提人善不善相;若阎浮提人随顺法行,其树华果,则便具足,以阎浮提人顺法行故。
 
(2)波利耶多树华果茂盛;知阎浮提人,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耆旧长宿,是故此树华果敷荣,夏四月时,其诸天众,围绕此树,娱乐受乐。
 
(3)若波利耶多树,其华半生,则少欢喜,知阎浮提人少分持戒,令此天树,但生半华。若一切人,尽行非法,则此天树波利耶多华皆堕落,其色憔悴,无有光明,亦失香气。
 
(4)如是波利耶多拘毗陀罗树,光明微少,香气损减,相貌憔悴,时诸天众,见是事已,白帝释言:「天王!当知波利耶多树光明损减,香气劣弱,一切威德,悉不如本,必是阎浮提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耆旧长宿。」
 
四、若有天子,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有前业,得生人中,颜貌端正,人所乐见,心常欢喜,安乐无恼,众人爱敬;歌舞戏笑,常自娱乐;一切女人,若有见者,皆生爱敬;或为国王,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第十一天、离险岸天:
 
一、若人持戒利益众生,福德熏心;或功德人,持戒智慧;或复病人,施其一食。
 
二、自不杀生,若空树中,或有虫蚁、种种细虫,若种种放牧牛、羊、象、马、驼、驴之人,或冬寒时冰雪霜降,于旷野中放火焚烧。若有善人,或以水土灭此烧火,见作劝止,自不故作,设作改悔,不生随喜,为说恐怖,令住善法,令彼众生住于善法,自不偷盗,亦不教人。如是之人命终,生于离险岸天。
 
三、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善业,生于人中,常受安乐,饮食充足,国土丰乐,五谷熟成,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第十二天、谷崖岸天:
 
持戒得升天—九 海涛 辑
 
一、若人善心修行福德,施坐禅人得初禅者;自施其食,教人施食;施已随喜,教他随喜。是名布施。
 
二、若人道行、井泉、池流施水之处,施其瓶罐、饮水之器,供给行路。复有异人,教他盗取,持度旷野,汝若不取,必当渴乏。尔时其人,虽知渴死,畏犯罪故,不受其教,不盗财物,亦不随喜,劝人不取,令住善道,乃至失命,不犯偷盗。
 
三、云何不杀?自行不杀,劝人不杀,毁呰杀法。若屋窗牖,若户扇间,若屋梁上,有微细虫,若然火时,惧伤其命,不闭户牖,是名不杀。
 
四、复教他人,令行不杀,住于善道,如是之人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峪崖岸天,受善业报。
 
五、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善业,得生人中,常受富乐,多有乘骑游戏之处,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人所敬爱,以余业故。
 
第十三天、摩尼藏天:
 
一、若有善人利益众生,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住善道;自不杀生,乃至见于酒蜜之中有湿生虫,若不漉治,终不故饮;不教他作,亦不随喜;知不善业,舍而不作;见他作恶,舍不亲近,劝令修善。是名不杀生。
 
二、云何不盗?乃至入于塔庙,若有供养佛塔灯明,不以此光营作众事,亦不取烟以为书墨,微细之罪,悉皆畏惧,是名不盗。
 
三、复有不杀及不偷盗,不杀生者,乃至蚊蚁恼触于人,亦不杀害,心不念杀,若见他杀,劝令放舍,语其人言:若杀生者,是不善业,命终当堕活地狱中。如是教他,令不作恶,安住善法。
 
四、若行旷野,若饥馑世,以饮食施。若其饥饿、困逼之时,不盗他食。于旷野中,贫穷、饥困、乏少粮食者,能减己食,施诸贫人,以思心、福田二事胜故,得大果报,以时施故。
 
持戒得升天—十 海涛 辑
 
五、何以故?病之大者,无过饥馑,是故施食,得大果报。
 
六、持戒之人,自利利他,善心直行,第一善人,乃至小罪,常怀大惧,以众宝珠施于父母,或以珠璎施如来像。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摩尼藏地。
 
七、天善业故,受于无量百千种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住于宝地,一切众宝,以为庄严,而生其家,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常受安乐,众人所爱,子孙具足,丰饶资具,以余业故。
 
第十四天、旋行地天:
 
一、若有众生,不杀不盗,见他作者,劝令不作,说不善业,得恶果报。
 
二、云何不杀?乃至菜叶,若于水中见微细虫,护之不食。若不漉水,终不故饮;漉水之虫,不弃干地,还置水中,令虫安隐,不失其命;亦教他人,令住善道。
 
三、云何不盗?若甘蔗田、若果、若菜、若庵婆罗,他所摄物,不起盗心,亦教他人,令不偷盗,自持禁戒,教他持戒。
 
四、云何持戒?不杀不盗,乃至失命,不饮虫水,亦不受用,亦教他人,令其不作,是名不杀生。
 
五、云何不盗?乃至草叶,亦不故盗,行于布施,若见病人,施其医药,令得安乐。亦复不以杀虫之药与他治病,是善布施,乃至涅盘,其福不尽。
 
六、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旋行之地。既生之后,以善业故,一切众宝,光明旋转,殊胜天女,以为供养。
 
七、久受无量百千种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常乐澡浴,质直聪慧,爱乐正法,或为国王,或为大臣,或作长者,或主城戍,或为导师,治生谐偶,以余业故。
 
第十五天、金殿天:
 
一、若有持戒人不杀、不盗。云何不杀?
 
(1)若见怨家欲来害己,或有他人侵其妻室,虽捉擒获,不打、不害,放舍令脱,软言慰喻;或见有人欲害怨家,以财赎命,令其得脱。
 
持戒得升天—十一 海涛 辑
 
(2)复有恶人,已捉擒获,放之令去而不加害。如是恶人,复至其家,欲侵欲害,而复擒获,还即放之,而不加害,以护持戒,畏业果故。
 
(3)怨家持刀欲来杀人,护彼怨家,令其得脱,不被杀戮,畏破戒故,自舍身命,不害他人。是名不杀。
 
二、云何不盗,不盗几种?
 
(1)此持戒人,乃至小罪,生大恐怖,畏业果报,不造恶业,修行善业。
 
(2)复有不盗,见于小罪,乃至微尘,心生恐怖,或诣塔寺,或至园林,闲静读诵,经行之处,或至水边,不取他物,种种鞋屣,悉不故取,他所不听,亦不受用,以护戒故。
 
(3)若昼若夜,不起盗心。是名不盗。
 
三、云何住戒?
 
(1)舍于不净、不爱、不乐、不善之法,持戒清净,善人所爱,如实不虚。如是持戒,生于天中,必至涅盘,随心所愿,成三菩提。
 
(2)是持戒人若行旷野,若独、若伴,若行道路、若行非道,若见恶兽怀妊产子,为饥所逼,欲啖其子。是人见之,自舍其身,与此恶兽,欲令杀己,不食其儿。是持戒人为续其命,怜愍众生,自舍身命,孝养父母。
 
四、云何布施?若持戒人贫穷困乏,勤苦得物,顺法持戒,或有沙门,起于灭定,来至其家,从其乞求。如是贫人,减于妻、子所食之分,有少饭食,施此比丘,自屈一日。见其食已,心生欢喜。
 
五、复教他人不杀、不盗,住于善道,见作随喜。是持戒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犹如香气,生于金殿。
 
六、是善业人生彼天已,受欲乐地,黄金为殿,一切众宝,以为庄严。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七、若生人中,常值善世,不值刀兵,生好国土,园林具足,稻麦、甘蔗、花果具足,大富之处,常值正法,或为大王,或作大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端正第一,诸根成就,子孙具足,以余业故。
 
持戒得升天—十二 海涛 辑
 
第十六天、鬘影处天:
 
一、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业、善心,不杀、不盗。云何不杀,云何不盗?几种不杀,几种不盗?
 
(1)不杀生者,自不杀生。若种种鱼鳖,若珂若贝,不取不卖;见杀生者,教令住戒;见他作者,心不随喜,劝令安住善道之中。是名不杀生。
 
(2)云何不盗?若此善人以清净心直心持戒,不以贪心,或佛塔庙,或于僧中烧香之处,不嗅香气,不以方便令熏其衣。若香至鼻,心不贪着。是名微细不偷盗戒。
 
(3)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令住善道。如是众生自利利人,以何等心利益众生;见杀生者如杀己儿,观诸虫蚁亦复如是,亦教他人令住善道。
 
二、云何布施?若贫穷人勤苦得财,以用布施。持戒行人得初禅者,在器之食分半施之,亦教他人令行布施。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鬘影天。于此天中,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三、若有余业,生于人中,常受快乐,花鬘涂香以为庄严,坌以末香,心常欢悦,或为王者,或为大臣,大富饶财,为一切人之所爱敬,无有怨敌,亦无病恼,以余业故。
 
第十七天、柔软地天:
 
一、众生何业生彼天中?持戒人不杀、不盗,生此天中。
 
(1)云何不杀?有诸众生,为贪财利恣足五欲,断毒蛇命,取其宝珠,以自供命;持戒之人不为此事。是名不杀,亦教他人令行不杀,乃至蚊蚁、微细众生,亦不故杀。
 
(2)云何不盗?不以盗心取人草土,乃至微细,亦不故取,乃至他人所有书记,不以盗心书写自用。是名不盗。
 
二、云何布施?是持戒人贫穷乏财,以无贪心减身资分,施初禅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具,或施一食,或于僧寺平治僧地,令僧去来,安隐无难。如是自行布施,亦令他人安住善道,劝于他人,令舍恶业。
 
持戒得升天—十三 海涛 辑
 
三、是持戒人不杀、不盗,自利利他,以是因缘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生此天已,受天快乐。其地皆以柔软天缯以为敷具,遍覆其地,柔软滑泽。若天行上,随足上下,足蹑则偃,举足随平。
 
四、如是天众为爱所覆,放逸游戏,如心所念,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常爱华鬘、涂香、末香,大富饶财,直心善心,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信受其言;众人所爱,妻、子具足;善行礼义,不失仪式;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夺;王所供养,生大种姓,以余业故。
 
第十八天、杂庄严天:
 
一、若持戒人,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杀、不恼众生?
 
(1)自不杀害,不教他杀,亦不随喜,亦不亲友杀生之人,乃至不与语言交接,不听他人不净之语,不同路行。
 
(2)复有不杀,有诸众生或以歌音,或琴乐音,箜篌箫笛,诳诸禽兽,令堕网陷,此持戒人,不作如是方便杀害,亦教他人,令行不杀。见他作者,赎令得脱,心不念杀是名不杀。
 
二、云何不盗?
 
(1)或有众生,虚妄诳诈,商贾求财,行于非法种种偷盗。
 
(2)云何诳诈?或以碎沙杂余财物,称而卖之,见其为非,劝令不作,方便教言,莫以妻子自身财物恶友因缘而作偷盗,若行偷盗,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偷盗果报,受大苦恼,如是自不作恶,亦劝他人,令离恶法,因缘既至,能舍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
 
三、云何布施?或入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人,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心生敬重,诸根悦豫,而施与之。或以此物,施二禅人,或施贫者,是名布施。
 
四、云何不杀?
 
(1)若诸猎师罗网捕鸟,若人捕鱼,其人见之,以物赎命,还令得脱,思惟欢喜,诸根悦豫,亦教他人令赎生命,心生随喜,我为善业,恒愿修习,亦令他人修行善业。
 
持戒得升天—十四 海涛 辑
 
(2)如是二种持戒利益(不杀、不盗),自利利他,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种种厕填庄严之殿而于中生。
 
五、善业之人生此天已,种种摩尼光明晃曜,厕填庄严。其身光明,种种色衣、种种天女,种种衣服庄严其身,住在其后。初生天子作如是念:「我以何业,而生此处?」自念前生修善业故,来生此天,即自叹曰:「奇哉善业,我修行故,来生此处!」
 
六、生欲因缘
 
(1)如是天子既思惟已,以善业故,初闻乐音,天女歌音遍一切处山峰宫殿,美音充满,禽兽率舞。闻此歌音,百倍受乐(心生乐着)。是名第一生欲因缘。
 
(2)既着声已,心复生念:「欲是众色。」即时回顾见诸天女无量色相,不可譬喻,具足庄严。「是谁天女?谁之所摄?」心既念已,欲心即生。尔时天子既闻歌音,又见美色,即时回身,至天女边,欲受触乐。是名第二生欲因缘。
 
(3)心使诸根,贪于境界,心缘自在。天子欲心触诸天女,天女以身亦触天子。是名第三生欲因缘。
 
(4)无量无等香熏之气,不可譬喻。天子观之,从何所来,即知此香从天女生。便以欲心,抱持天女,嗅无等香。是名第四生欲因缘。
 
(5)于四境界,心爱染乐。时诸天女以种种饮食须陀之味供养天子,是名第五生欲因缘。
 
七、五衰相现,随业流转
 
(1)如是天子受天乐报,初生之时,忆念宿命,以着欲乐,皆悉忘失。
 
(2)复以欲心往诣天女。天子游中,受五欲乐,游戏自娱,与诸天女种种庄严,受天善业。经于久时,以放逸故,而不觉知。
 
(3)如是天子受五欲乐,业尽还退,放逸覆心,不观退没,爱心所迷,欲火焚烧,心着欲乐,而不觉知。若衰相现,怖畏成就,见无常变,决定必退,尔乃心觉。
 
持戒得升天—十五 海涛 辑
 
(4)如是天子乐着放逸,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5)若有余业,生于人中,受第一乐,财宝具足,端直不谄,生于中国,识邪正行,知法非法,一切善人顺法之处,知报恩处,而于中生。
 
(6)为一切人之所乐见,一切长幼皆生爱敬,常无病恼,端正第一,大力无畏,安慰一切,妻、子具足,所有财物,王、贼、水、火不能侵夺,以余业故。
 
第十九天、如意地天:
 
一、若有众生以正见心信业果报,坚住正见。其心质直,不恼众生,孝养父母,顺法修行,而不懈怠,恭敬三宝——佛、法、众僧,不杀、不盗,不教他作,亦不随喜。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为诸众生说于业果,令住善道,不杀、不盗。
 
二、若有众生,不持戒者,教令住戒;若人持戒,教令坚住。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于善道三十三天。
 
三、云何不杀生?
 
(1)若是众生知他众生,乃至虮子蚊蚁之类,不故断命是名不杀。
 
(2)有诸众生,杀害瞿陀、鼠、貁、兔等,安置罝罗、罟网、机陷,劝令不作。
 
(3)复有异人,以恶方便作诸翉墸?派杪尥??读阅袷蓿?种稚本咄?踔谏??钇涠厦??浅纸淙巳傲罘派幔?敲?簧保?钏?谏?沧∩频馈�
 
四、云何不盗,乃至草叶不起盗心?
 
(1)见他偷盗,劝令不作。
 
(2)复有偷盗,或于淫女,初许多值,后酬少价,是名偷盗。
 
(3)复有偷盗,若有酤酒,屠儿贩卖,市买决价,不酬本值,是名偷盗。如是杀生、偷盗,持戒之人悉舍不为,见作不喜,心亦不念。
 
五、云何布施?贫穷少财,能舍财物,施三禅人;自忍饥苦,施与他人;慈悲心施,如爱己子。
 
持戒得升天—十六 海涛 辑
 
六、云何持戒不杀众生?若治屏厕,杀害众生,教令不作,施其水浆,还置秽处,令不害命,是名不杀。
 
七、善业之人作此善业,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八、若有余业,生于人中,颜色光泽,主上贵重,第一富乐,聪慧明了,以余业故。
 
第二十天、微细行天:
 
一、若众生修行善法,自利利人,不诳众生,不恼众生,质直修行,而行善业,得乐果报。
 
二、作清凉业,得清凉报,善业乐报,一切众生之所供养,众人所爱,现在、未来安乐利益。
 
三、若舍此身,至未来世,所作善业犹如父母,为如实故,受无量乐。
 
四、若复有人,杀生、偷盗,不共同止,亦不亲近,不共游戏,不与同事。如是破戒行恶之人,不与同住;亲近持戒行善之人,同其事业,游戏受乐。互共思惟,法以非法。
 
五、此善业人自不作恶,亦教他人令不作恶。如是之人遍修善业,令破戒者住于善道,示人正法,令入正道,种于善业。
 
六、其人心净,犹如炼金,行于善业,现在、未来安隐快乐,是名不杀。
 
(1)复有不杀。有诸众生,以邪见故,杀诸蛇、蝎、百足、蚊虻、蜥蝪之类,杀如是等,熏诸果树,欲令园林华果繁茂。持戒之人则不如是,以护生命。
 
(2)种种果食,疑有虫者,终不故食。
 
(3)若水酪浆,种种诸饮,不谛观视,终不饮之。
 
(4)经宿之水,若不细观,恐生细虫,若不漉治,不饮不用。是名微细持不杀戒。
 
七、云何不盗?不盗复有几种?
 
(1)若人思惟:「欲令种种稻谷麻麦、种种黍豆,我独成就,令世间人五谷不登,独我成熟!」常作如是不善思惟。复于异时众生薄福,田稼不收。如是恶人见世饥馑,心生欢喜,如我所念,于市肆卖,曲心巧伪,量诸谷麦,诳惑于人,究竟成业。
 
持戒得升天—十七 海涛 辑
 
(2)若心思惟,名为思业;若作诳时,名为诳业;作诳业已,名究竟业。如是众过,舍离不作。
 
(3)持戒之人,虽复贫穷,不为非法诳惑他人。见他作者,心不随喜。若饥馑世,治生求利,如法贩卖,不诳众生。是名不盗。
 
八、云何布施?善心善行,自利利他,自身贫穷,勤苦得财。若从他人常乞财物,得已布施,贫穷、疾病、困乏之人。
 
九、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十、若有余业:
 
(1)生于人中,常受安乐;
 
(2)或为国王,或为大臣,第一螺发;
 
(3)其心审谛,人所谘奉,不好多言;
 
(4)衣服鲜洁,净无垢污;
 
(5)妻妾贞洁,心不邪曲,好行布施,端直不谄;
 
(6)兄弟宗亲之所爱敬,恭敬师长,爱乐宾客;
 
(7)乐行布施,持戒自守;
 
(8)性爱香鬘,远恶知识;
 
(9)生于大姓,端正殊妙,种种庄严,以余业故。
 
第二十一天、歌音喜乐天:
 
一、若有众生善心、善业,善身、口、意,行于善业,自利利他,饶益众生,心有慈悲,信于业果,正见、正业,持二种戒,心不散乱,不失威仪,不亲恶友,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三种善业遍行究竟。
 
二、持二种戒,不杀、不盗。云何不杀?
 
(1)若稻、谷、黍、麦,生微细虫,不捣不磨,知其有虫,护此虫命,不转与人。
 
(2)复有不杀生,若牛、马、驼、驴担负脊坏,疮中生虫,若以浆水洗此疮时,不以草药断此虫命,以鸟毛羽洗拭取虫,置余臭烂败肉之中,令全其命,护此驴、牛,恐害其命。复护虫命,乃至蚁子,亦不故杀。
 
(3)若昼若夜不行放逸,心不念杀,有众生想,若虮若蚁,亦不故杀。是名不杀。
 
持戒得升天—十八 海涛 辑
 
三、云何不盗?几种不盗?
 
(1)若有众生,见蛇食虫,虾蟇食虫,黄鼬食虫,若狗野干,取诸众生欲自食之。其人若见,以其所食而贸易之,令其得脱,如是之人,护彼此命,是名不盗。
 
(2)自不偷盗,亦不教人,劝诸众生,令住善道。未住戒者,教令住戒;已持戒者,令其增长,说业果报,令其觉悟。
 
(3)复有顺法行人,利益众生,见诸蜜蜂,知他欲杀,以物救赎,令其得脱。施众生命,是名施命。
 
四、复有布施,若法行人,贫穷乏短,若以一食施四禅人,若见恶人欲断人命,以物赎命,令其得脱。
 
五、施命、施法,诸施之中,最为第一。是人行于二种之施,亦教他人,令行二施,见作随喜。如是持戒,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歌音喜乐之地。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六、若有闭于三恶道门,还生人中安乐国土,园林流池皆悉具足。常行善业,大富饶财,或为国王,或为大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常乐布施,护持禁戒,乐作善业,以余业故。
 
第二十二天、威德轮天:
 
一、众生修行善法,常不放逸,以利益心利益众生,信于业果,近善知识,不杀生、不偷盗。
 
(1)不杀:若尸赊婆树、若庵罗树、若枣、若榛种种林树,于此树上有诸鸟巢,巢中有子,若鸟、若蛇取诸鸟子,其人见之,以慈悲心,利益众生,救令得脱。
 
(2)不盗:于他林树乃至不取一枝、一叶,亦不教他,若行道路,见地遗果,不取、不盗,见人取者劝令舍离。
 
二、云何行善而修布施?
 
(1)于降雨时以食施僧。
 
(2)若饥馑世,若疾病人以食施之。
 
(3)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见住戒者,教他随喜。
 
(4)为他众生说业果报,念佛、法、僧而行布施。
 
(5)若施父母,若优婆塞,或无禁戒病患之人,以饮食、汤药所须之具施此诸人,亦教他人,说业果报。
 
持戒得升天—十九 海涛 辑
 
三、不近恶友,不与同住,不共言说,常能善摄身、口、意业,自利利他,是人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威德轮地。百千天女与诸天子游戏受乐。
 
四、以善业故,种种境界,天女爱河之所漂没,未曾觉悟。如是游戏,共相娱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生人中生安乐处,大富饶财,其心广大,乐修正法,常爱智慧,爱乐沙门及婆罗门,寿命延长,以余业故。
 
第二十三天、月行天:
 
一、若有众生,以清净心修行善业,善修其心,造佛形像,或为供养,洗佛形像,令除尘垢,揩拭刷磨。
 
二、或见金银为如来像,见之欢喜,思惟、爱仰福田功德,思心功德,自熏其心,而行善业,心生喜悦,不杀、不盗。
 
二、云何不杀?
 
(1)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断众生命,亦不教他,见人作者不生随喜,劝令不作,令住善道,自利利人。
 
(2)复有不杀,不生杀念,乃至床褥卧具有湿生虫,不起心想欲害其命,于微细命乃至蚁子,不起杀意。是名不杀生。
 
三、云何不盗?
 
(1)如是善人,修行善业不知厌足,于一切处不行偷盗,乃至草、木、泥、土,自既不取,亦不教他。
 
(2)设有大热,不夺他荫,不令他人住于日中,自受荫处;
 
(3)自有势力,亦不夺他,不教他人,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乃至荫凉;
 
(4)亦不偷盗,微细之事,皆不偷盗。是名不盗。
 
四、如是之人,命终之后,生于天中月行之地。于此地中,受天快乐,游戏娱乐,受种种乐。其身光明,无量天女,以为围繞,受天五欲,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生人中,从生至终,常受快乐,色貌第一,或为王者,或为大臣,所生国土,常有善法,正见众生之所住处而于中生,离恶知识,以余业故。
 
持戒得升天—二十 海涛 辑
 
第二十四天、阎摩娑罗天:
 
一、若有众生奉持禁戒,以正见心,利益众生,正身口意。
 
(1)若边险地,若旷野中,若人没溺,堕于大河,救令得脱;
 
(2)若于旷野,渴乏所逼,施以浆水;
 
(3)若于险道,迷失道径,示以正路。
 
(4)不求报恩,利益众生,救护众生,施其寿命。
 
二、云何不杀生、不偷盗?
 
(1)若复余人,行于善业,不杀众生,若于所住房舍之中,生诸众生,若胎生、湿生,若麤、若细,坏人资具,或在梁间数堕人上,令人不安。以慈悲心而不杀害,虾蟆毒虫,种种毒螫,虽被中害,不断其命,是名不杀生。
 
(2)云何不盗?几种不盗?
 
A.如是善人,行于旷野,其力自在,贾客之水及于黑盐,有力能取而不偷盗,自守渴乏。
 
B.若彼贾客,以水施之,然后乃饮。若彼不施,贸以饮之,善观微细业之果报,受行佛法,念佛功德,以修其心。
 
三、于须臾顷不近恶友,不与言说,不同道行。以何因缘不与同行?
 
(1)一切善业,近恶知识则为妨碍,是故不得与之共语、去来、同住。
 
(2)何以故?恶知识者,是贪、瞋、痴之所住处,有智之人应当舍之。
 
四、如是之人,命终之后,受天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受第一乐,主大园林,常受安乐,以余业故,生摩罗耶国,主栴檀林,大富丰乐。
 
第二十五天、速行地:
 
一、若有众生,行于善业,其心质直,离于谄曲,不恼众生。信于果报,行正见业,大修布施,大富饶财。
 
二、见有众生,入于大海以求财宝,以大船舫施此商人。诸商人等,得此船舫,多获财宝,持用布施,修诸福业。如是船主,以船施之,不求恩惠,不受其报。
 
持戒得升天—二十一 海涛 辑
 
三、云何不盗?若行道路,有诸贼军,破坏村栅,或畏官军,逃避村栅,入此村中,乃至不取糠秸草叶,信业果报而生怖畏,非畏王法,是名不盗。
 
四、云何不杀生?乃至湿生蚰蜒之类终不故杀,心不念杀。
 
(1)若有众生,造作罝罗罟网机拨坑陷,杀诸虎狼禽兽之属,即以财物,赎命令脱,其心不悔,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作如是等种种善业。是持戒人,不杀不盗,忆念善业,皆得成就。
 
(2)若有所作,一切天众,皆共赞善,颜色清净,诸天供养,是则名曰现业果报。是善业人,从此命终,生于三十三天之上,名速行地。
 
五、何故名曰速行地耶?如此天众有大势力,若诸天众与阿修罗鬪,能于人中,一眴目间,打阿修罗,还至本处三十三天,故名速行。以前业故,得相似果。以本施人速行之船,令渡大海,多获珍宝,布施修福,是故得此速疾果报。
 
六、五衰相现,皆因前世持戒五种缺故
 
(1)如是天子手执器仗,甚大、迅速,以善业故,久受天乐。善业既尽,五衰相现,身体汗流,身光卒灭,如灯油尽;一切诸根,亦复如是,于五欲中,悉无乐味。
 
(2)见余天众,即生愧耻;一切天女,皆悉背叛。是时天子见其天女,背已趣他,生二种苦:一者妒嫉苦,二者爱别离苦。此二种苦,自烧其心,过于猛火。
 
(3)若于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自见诸天女等,夺其所著庄严之具,奉余天子。
 
(4)若于先世有妄语业,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
 
(5)若于先世以酒施于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饮酒,或作曲酿,临命终时,其心迷乱,失于正念,为如是等二倍悔热之所恼乱,堕于地狱。
 
(6)若于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速疾命终。
 
(7)若于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已,共余天子,互相娱乐。
 
持戒得升天—二十二 海涛 辑
 
(8)是则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种缺故,业网所缚,受如业报,若行放逸,死王所牵。
 
七、如是一切缺漏持戒,为生天故而持禁戒,无常速坏。尔时则为业绳所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八、如是观天无常之乐,如目所见,初虽有爱,毕归磨灭,动坏无常。如电不住,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九、若生人中,常生乐处第一富乐,多饶财宝,或为国王,或为大臣,多有象、马、驼、驴骑乘,行不步涉,无有疲惓,以余业故。
 
第二十六天、影照天:
 
一、众生何业而生彼天?若有众生,能总护持七种之戒,得相似果,以思修心,正见相应,不杀、不盗,善持禁戒。
 
二、是持戒人作乐因故,持世间戒,乃至不盗微细之物,离于偷盗。
 
三、若其住止近于海侧他摄之地,海潮所出珂、贝、鱼、蚌,如是种种一切众物,不以盗心取此诸物。此善业人信于未来,畏业果报,非为王法。是名不盗。
 
四、云何不杀生?
 
(1)是善业人信于未来,畏业果报,善思直心,不恼众生,离恶知识,以求乐故,不杀众生,或游河中,或行山谷,其人为于影鬼所执,宁舍自身,不害影鬼,不以毒药置于影中,恐害鬼命,虽知方便,而不残害。
 
(2)若单那鬼,知杀方便,守戒不为,或以水照,或以镜照,或以日光,其人知杀而不加害,亦不报怨,自舍身命,不杀众生。是善业人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影照之地。
 
五、善业坏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六、若生人中,常受安乐,无有病恼,离诸衰乱,丰乐国土,而于中生,受丈夫身,诸根具足,或为国王,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持戒得升天—二十三 海涛 辑
 
第二十七天、智慧行天:
 
一、若有众生大心持戒,修行善业,如实见于业之果报,心有信乐,常行善业,舍于不善。
 
二、其心质直,远离恶友,及至不与同路而行,不共言论,不与同住。如是善业,悉遍修习,如炼真金于现在世,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以修善故。
 
三、若有比丘,常修读诵修多罗、毘尼、阿毗昙。如是比丘精勤修习,若昼若夜,心不懈息,若夜暗冥,废其读习。
 
(1)若有众生,敬重佛法及此比丘,施僧灯明,敬重法故,敬信三宝,复行布施,令得增长读习之善。
 
(1)若盛热时,以扇布施,令无暗冥,亦无热恼;闻诸比丘谈论圣法,心甚喜悦。
 
四、二种功德因缘力故,是善业人,自利利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慧行之地。善业坏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生人中,生大种姓,受第一乐,端正殊妙,生在中国,正法行处,大富饶财,子孙具足,寿命延长,眷属和顺,世间所有一切资具,皆悉具足,一切众人之所爱敬,或为大王,或作大臣,以余业故。
 
第二十八天、众分天:
 
一、正三业善行
 
(1)若有众生修行善业,正身、口、意,质直不谄,不恼众生,常行善意,其心质直;
 
(2)离恶知识,亲近善友,不近恶友,不共言论,不与同住,亦不同行;
 
(3)常避恶人,恶人所友亦不亲近;
 
(4)亲近贤善,听闻正法;闻已思惟,心入于法;
 
(5)若有善法,则便摄取;知不善法,则便舍离;
 
(6)正念观察,调伏其心;
 
(7)不贪不欲,持七种戒,微细不犯,乃至小犯,常怀大惧;
 
(8)一切善业,如炼真金,清净无垢。如是之人,不杀、不盗,布施修福,见杀众生,救令得脱。
 
持戒得升天—二十四 海涛 辑
 
二、云何救于杀害众生?若有丈夫,侵他妇人,为官所收,打恶声鼓,从右门出,欲断其命,无救无护,无所悕望,愁悴忧恼,欲至冢间,将至杀处,如是善人,赎令得脱。复行布施,修诸福德。
 
二、云何善人修行福业?
 
(1)若僧住处,旷野无水,渴乏苦恼,如是善人或为作井,或为造池。
 
(2)若有水池、若井崩坏,若多细虫,为僧修治,以诸细虫置余水中,如是微细,皆不杀害。
 
(3)若以漉囊,漉诸水虫还置水中。是名不杀生。
 
三、云何不偷盗?不以盗心取他草叶。若旷野中种种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护,亦不故取。是名不盗。
 
四、是人修行一切善业,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众分之地,受天之乐,乃至爱集乐业既尽,命终还退,不堕恶道。
 
五、生于人中,第一顺法,以自修行,乐游林野,畏未来世。得闻法已,出家学道,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或得阿罗汉,以前闻法因缘力故。
 
第二十九天、曼陀罗天:
 
一、善人顺法修行,以正直心,不恼众生,实见业果,清净持戒,常乐持戒,离于谄曲,如炼真金,清净无垢,正见修行,受持善戒,畏未来世,布施修福。
 
二、所谓:见有修禅比丘欲断魔缚,盛夏热时,流汗热渴,施石蜜浆,或施拂扇。
 
(1)如是善人不杀众生,或见猎师罗捕孔雀、山鸡种种众鸟,猎师捕得,或养或杀,或以众鸟作游戏具。
 
(2)是人见之,恐其杀害,赎此生命,放之本处,令得安乐。是名不杀利益众生。
 
三、云何不盗?云何舍盗?见于微细业之果报,而生怖畏。是持戒人若河池岸边,或于异处,见有杨枝,或有蜜浆,为施行人。是人渴乏,不取、不饮,以慈心故。是名不盗。
 
四、如是之人,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受天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持戒得升天—二十五 海涛 辑
 
五、若生人中,生安乐处,或作大人,为一切人之所爱念,无有病恼,生大种姓大长者家,常受安乐,乃至老死,以余业故。
 
第三十天、上行天:
 
一、众生顺法修行,信业果报,行于正见,布施修福。
 
二、持一分戒,初持多分,后一切持,于道行僧,布施靴鞋及施澡瓶,不杀、不盗。
 
(1)或有边地夷人捉人欲杀,是持戒人,救赎令脱。
 
(2)若是王者,或见旷野征伐得财,恐犯偷盗,不受其分。是名不盗。
 
三、云何不杀生?是持戒人,或是王者,见有恶人欲来害己,以持戒故,不断其命。如是之人,畏业果报,命终生于三十三天。
 
四、人中持戒,善业因故,受如是乐,于此天中受五欲乐,乃至可爱善业破坏朽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生人中,第一安乐,近于山泽,多有河林,国土之中,或为大王,或为大臣,第一威德,以余业故。
 
第三十一天、威德颜天:
 
一、若有众生,第一净心,布施修福,持七种戒,不近恶友,持戒不浊,护持福德,常勤精进,一心直心,如炼真金,护几种戒,所谓不杀及不偷盗。
 
二、云何不杀?若国土荒乱,互相杀害,是持戒人,畏破戒故,宁自舍命,不害他人,不教他杀。是名不杀生。
 
三、云何不盗?若国土荒坏乱,一切众人竞取他物,是持戒人畏破戒故,饥渴垂死,宁自舍命,不取他物。
 
四、云何布施?施何福田?若供养佛、若说法处,而施与之。第一修心,其意正见,是人命终,生于天上威德颜地,受天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有余善业若生人中,受第一乐,心常欢喜,颜貌端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持戒得升天—二十六 海涛 辑
 
第三十二天、威德焰轮天:
 
一、此众生善心修福,不谄不幻,观于正法。
 
(1)以正见心利益一切众生,信佛、法、僧,其心柔软,修行福业。
 
(2)若于僧寺或见佛塔,有破坏者,为之修治。
 
(3)或时塔寺为火所烧,竭力救护,不惜身命。
 
(4)或见大火焚烧佛、法、众僧、珍宝财物,丧身救之。
 
(5)或见有人为火所烧,入火救之。
 
(6)以悲心故,能作如是难为福德。
 
二、云何不杀、及不偷盗?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持与佛、法、众僧。是名不偷盗。
 
三、云何不杀?若行道路见诸虫蚁、蚓蛾、虾蟇及余小虫,舍避诸虫,行于远道,以慈悲心,护众生故;信业果报,知生死过,观生灭法。是名不杀生。
 
四、是持戒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威德焰轮所住之地。生彼天已,第一善业,其威德轮,周匝庄严,而受快乐,不可具说。如是受乐,乃至爱善业尽,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有善业生于人中,常受安乐,第一端正,无量功德,生大种姓,为一切人之所爱念,或为人王,或为大臣,生处长寿,乃至命终受乐不坏,以余业故。
 
第三十三天、清净天:
 
一、众生何业生于彼天?
 
(1)彼以闻慧见此众生,以善心故信于因果,持七种戒,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
 
(2)不近恶友,不与恶人言语谈论;
 
持戒得升天—二十七 海涛 辑
 
(3)常信三宝,其心寂静,心无障碍,意无散乱;
 
(4)不行恶法,不与下贱恶人交友;
 
(5)于一切众生常说爱语、利益时语;
 
(6)供养法师,常听正法,随力布施;若于行路,乃至不以盗心取他草叶。是名不盗。
 
二、云何不杀生?
 
(1)若虾蟇、若屯头迦(两头蛇),乃至目见不起杀心。何以故?一切众生皆自爱命。以此因缘,一心系念,谛视而行,不伤众生。
 
(2)云何不杀生?若有疾病,恐丧其命,买肉疗病,若于热时或经多时,肉中生虫,若去此虫则断虫命,宁自丧命不去此虫,护虫命故。如是善人,乃至微细小罪,见之生怖。
 
三、云何不盗?如是善人安乐利益一切众生,若田泽园林有干牛粪,知他所摄,终不故取,恐犯偷盗。如是之人舍于盗心,持戒离垢,不杂不浊。
 
四、是持戒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名清净地。于此天中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五、若有余业生于人中,常受快乐,好行善法,端正第一,为一切人之所爱乐,以余业故。
 
◎总说三十三天
 
1.复次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地处;除此三十三地,更无余地。彼作是念:但有如是三十三天,更无余地。此是释迦天王之地,天王福力,天王自在,更无有余。
 
2.如是观于第二天众,因果相似,相续而生;业果之镜,皆悉相应。一一诸地,各各差别。具观察已,于无量生死怖畏,生厌离心。
 
3.生死险处、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老病死苦,逼迫之处见无量苦。瀑河所漂,心生厌离;呜呼世间,甚为大苦!(愚昧众生)于生、老、病、死大险难处,没在其中,而不觉知,不知求出。
 
持戒得升天—二十八 海涛 辑
 
4.如是生死,无有少乐,无常败坏,变易之法。众生愚痴,不知、不觉,以身因缘多作众恶,身虽破坏,业缚不亡。
 
5.有八种法,摄于一切生死众生。何等为八?
 
一者、一切生者,皆归于死;二者、无有强健而不病恼;
 
三者、一切少壮,皆归衰老;四者、具足财富,当有贫穷;
 
五者、皆由业故,有诸世间,业之所得,随顺于业,随所作业或善、不善,如是如是得业果报;
 
六者、一切恩爱,皆当别离,无有坚固;
 
七者、自作之业,决定受报,无有他作我受其果,无有自作他受其报,一切诸法,决定如是;
 
八者、世间放逸,无有安隐,必受苦果。是名八法。
 
如是之法于世间中流转生死,从因缘生。
 
如是之法不可以力而抵捍之,非咒术力所能调伏。
 
如是阎罗使者,非力能敌,非咒术力之所能遮。
 
生死之法,法皆如是。
 
◎生欲界天之因
 
1.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2.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分别善恶报应经》
 
3.乐修十善因,于他无损害,诸天常护持,得生四王天。于父母三宝,恭敬随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自不乐忿诤,劝他令和顺,纯善修净因,得生焰摩天。《六趣轮回经》
 
4.人于世间作善,心念善、口言善,至诚身行善。寿终已后,便当得上忉利天。高善士上忉利天,极寿死后。复下生在世间,便为王侯家作太子,富贵、多饶宝物,为人端正。《大楼炭经》
 
5.若人慕名闻,及求生天乐,依凭善师学,身口意清净。所有诸财物,爱乐加守护,由斯业缘故,后生四王家。《分别业报略经》
 
6.弃名利欢乐,远离于亲眷,持禁中下品,生彼四王天。父母亲族等,种种作供养,远诤奉律仪,获生忉利天。《六道伽陀经》
 
持戒得升天—二十九 海涛 辑
 
7.善孝事父母,后生贵姓家,不诤不好怒,食福忉利天。
 
8.无所与言诤,亦不参鬪讼,守善心修德,后生艳天上。《分别善恶所起经》
 
9.孝顺净供养,父母诸尊长,忍辱少瞋恨,不乐观鬪讼,由斯业缘故,后生忉利天。若人自不鬪,亦不观他诤,精勤修善法,得作夜摩天。《分别业报略经》
 
10.慈喜无伤杀,和颜离爱憎,纯善守尸罗,得生夜摩界。《六道伽陀经》
 
11.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惠,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六趣轮回经》
 
12.于身善观察,好学集多闻,专精思惟义,乐修净功德,由斯业缘故,后生兜率天。《分别业报略经》
 
13.多闻安思惟,好利而求脱,念善德以善,后生兜术天。《分别善恶所起经》
 
14.多闻持法教,修慧求解脱,积德具威仪,获生于覩史。《六道伽陀经》
 
15.于施戒诸行,自性常爱乐,起精进勇猛,得生变化天。《六趣轮回经》
 
16.若人自出家,布施坚持戒,令彼大安乐,得生变化天。《六道伽陀经》
 
17.修习胜布施,乐诵诸经典,方便行善法,自力不由他,殷勤精进故,后生化乐天。《分别业报略经》
 
18.是最上有情,具沙门梵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天。《六趣轮回经》
 
19.上根有情类,持戒亦最上,功德超越前,生他化自在。《六道伽陀经》
 
20.修行胜布施,善摄护诸根,精勤不退转,欣乐他功德,由斯业缘故,后生他化天。《分别业报略经》
 
21.自守好最施,不逆不自称,平均爱有道,生彼尼密天。《分别善恶所起经》
 
22.守戒常禅思,依法无所恃,亦劝彼令然,生不骄乐天。《分别善恶所起经》
 
持戒得升天—三十 海涛 辑
 
◎生色界天之因——《分别善恶所起经》
 
1.复修何业得生色界?修十定善,得生彼天。
 
2.鞭杖绳之恼,不以加群生,安慰一切人,食福于梵天。
 
3.心慈口言善,念安人若己,有求而辄与,生彼迦夷天。
 
4.念行常如斋,不愿世喜乐,定意立安静,生阿波苏天。
 
5.定心弃爱女,除三习一乐,能欢思正止,得生遍净天。
 
6.苦乐计非常,身所行则知,见识最清净,生堕苛颇天。
 
7.晓了不净想,多行有王处,弃习而无想,生无有想天。
 
8.解色猗无常,乐求无边志,所识意无际,思惟得出生。已离诸情识,无甫所向生,有念亦已过,欲无想而想。
 
9.无倚有微倚,恢廓行四业,念禅自清定,生五净天中。
 
10.柔软意殊胜,心正性中和,广博修天业,生阿迦腻天。
 
11.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12.舍离炽然欲,修习四梵行,离生欣乐俱,转身生梵宫。《分别业报略经》
 
◎生无色界天之因
 
1.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
 
一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
 
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
 
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
 
四者、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定。以是四业得无色天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2.复修何业得生于彼四无色界?修习三摩钵底为因,得生彼天。何等为四?
 
一、远离一切色,作无边空想,复修彼定,伏除彼障,命终之后生彼空无边处,远离麁识,细识现前,作无边想,伏除彼障。
 
二、复修彼定,后生彼天,远离无所有处障染。
 
三、复修彼定,后生彼天,远离彼障。
 
四、复修彼定,命终之后得生非想非非想处。《分别善恶报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