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持戒忏悔 >  正文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上传时间:2021-10-18 10:18:25   点击次数: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座法、念多少遍咒子、诵多少卷经算不算呢?还是每天研究了多少佛法、听了多少经、写了多少文章或者为大众服务了多少事,才算是精进呢?以上这些可能都是精进,也可能只算是与三宝结结法缘,种种未来得度的善根罢了,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丛林里有一句话说:“老修行的脾气大”,为什么有的“老修行”脾气会特别大?是不是用功用错方向了呢?

本来佛法三学的修持,是要趣向“无我”的,可是如果一切的用功事行,不能朝此目标而会归,那么“我”能持戒,“我”修禅定、“我”有智慧的结果,只不过修出一个更大的“我”,脾气怎会不大呢?修行,当然不能没有事相,因此念佛多少、诵经多少、持戒、修定、观慧等等,当然是用功与否的指标。所谓的“无相用功”,那是大修行人的“密行”,岂是初修行者可以东施效颦的?

然而经上的所谓“精进”,其标准却是:“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的四正勤。这四正勤所透露的讯息是:必须随时以正念摄持身心,不放逸地观察无常、中道等义,使自己的三业运为,时时处处趣向无我与实相,若能如此方名精进。

因此所谓的精进,对于一个初修行者来说,既不能离开事相上的多寡,却又不只是事相上的多寡而已。所以每天拜多少佛、坐多久禅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却是,必须透过这些事修,让自己的心智、性格与行为模式等,渐次地往道上会──随时断恶、修善、自净其意。

然而在断恶、修善与自净其意这三方面的功夫,对初学者而言,最首要也最迫切的,正是“断恶”!所谓的“往道上会”,在这层意义上说正是指不断地冲着自己那无始以来的无明,做自我检察、自我挖掘、自我扬弃与自我修正的“排毒”工作。这才是“精进”的微义所在!

随时向自己的习气、自己内心的黑暗面、长久以来不敢触碰的伤痕挑战与面对,才会使得一切事修,显得更加地有修道的意义,这正是断恶的开始。但是要把这件事做得踏实,可不是容易的。

那些看不清楚自己习气在那里的人固然不必提,有些人要不是根本“拒绝”去勘察自己的无明、习气,要不就是努力地逃避内心的黑暗面和伤痕,终而造成人格的扭曲与修道上的障碍。

像这样被无明、我执所重重包裹的身心,就很难以开放的心胸来看待这世间──包容别人的缺点、随学他人的优点、恭敬父母师长、谅解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诚恳和善地对待他人……等等。既不能如此对待世间(这正是某种程度的心灵自闭),当然也就看不清楚,本质上不离世间的一切佛法深义,以及师长与道友的尊贵价值所在。他总觉得:我自己“有一套”,别人的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不过如此而已。

因为这种修道上“自闭”所造成的强大我慢,障蔽了他的学习与心量,同时也障蔽了他的佛性与觉悟,他很难再从内心当中,对人、对法由衷地生起恭敬,因此也就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修行增上。

像这样的人,你看他整天汲汲营营地用功,不过是从“数目”当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数目累积得愈多,我见就愈强、我执就愈重。表面看似谦卑、恭敬与好乐法,可是一遇到境界,分别就迭起,轻藐、苛薄,乃至暴怒一发不可遏抑。真是愈精进愈让人觉得不可亲近,这,不正是“老修行的脾气大”所隐含的另一层内在意义?

这种人让人感觉全身带刺、冷漠与虚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面对自己的过失时,要不极力辩护,再不就是麻木不仁,不痛不痒。修了半天结果还修成如此,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