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佛陀和梵志一同走着,... 详细>>
- 佛法改变我们的命运
- 首先要承认人是有命的,然后才觉得佛菩萨是那么慈悲来救我们,改变我们的命运,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决定了这一生的命运,因为你... 详细>>
- 莫将时光遮面目
- 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职业使命:交通警察是维持交通秩序、确保道路通畅的,出家人是指导大众修行的。寺庙是给大家做示范... 详细>>
- 格物与持戒
- 格物二字的诠释,就理学和佛学的角度而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理学家所谓的格物,有两种含义,一是格除我们内心的毛病,... 详细>>
- 持戒有哪两种清净?
- 一,受戒之后,严守戒律,宁愿死也不违犯,这个就是上品清净;二,遇不得已,犯中下品可悔罪,应该赶快到师父或者在佛菩萨形... 详细>>
- 持戒修心
- 修行就是要出家,出家最重要的就是戒。戒有五分法身,每个人自性的法身,自性的化身,自性的报身三身本具足,众生呀!无始劫... 详细>>
- 持戒与布施
- 迦叶佛时代,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另一人广修布施。 至释迦文佛出世时,一人出生在有德的人家,另... 详细>>
- 严持戒律学忍辱
- 戒律就是修行人的生命。如果犯戒,等于生命断了一样的悲哀。世尊在将入涅槃时,曾告诉阿难尊者说:‘以戒为师’。... 详细>>
- 持戒的方法 节录
- 不香华鬘、不香涂身,和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这些都是遮戒,怕的什么呢?因为这个都是诲盗诲淫的事情,迷乱心性、使人颠... 详细>>